导弹中继制导必须用数据链没那么复杂,给

提醒:点击上面即可免费订阅!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直径公里的大圆球,地球表面是曲面的,所以军舰在海上航行时,肉眼观察和雷达探测有视距限制,在通视情况下,不能发现遮蔽在地球曲面下方的目标。通常,光学和雷达探测设备的探测距离跟军舰桅杆的高度密切相关,现代驱逐舰桅杆高度大约30米,可获得35公里左右的通视距离。过去大型战列舰的桅杆高度可达60米,通视距离能达到50公里。超出这个范围,就属于超视距作战。

早期的反舰导弹,都没有超视距作战能力,交战距离大多在雷达视距内。例如苏联的冥河反舰导弹和中国的上游和海鹰反舰导弹,这些导弹大多数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冥河和上游的 射程42公里,改进型海鹰导弹的射程可达80公里。历史上几次 的反舰导弹作战,距离都在三四十公里范围内,都属于视距内作战。交战范围大多在35~50公里以内。例如年5月4日,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使用法国造飞鱼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阿根延的超军旗攻击机发射导弹时,距离谢菲尔德号仅30公里。

图片:美国反舰战斧导弹和中国鹰击62远程反舰导弹的突防示意图,导弹结束巡航段以后,拉起至百米左右,雷达开机,快速大区域搜索,捕捉目标后,俯冲并做侧向机动,进入复杂突防弹道的掠海飞行,可有效降低敌舰近防系统效率。

随着武器技术水平的发展,目前各国现役反舰导弹的射程都有了很大提高。现代化的反舰导弹多具备公里以上的射程,使用先进涡喷发动机或冲压发动机,能够使超音速和高亚音速反舰导弹在数百公里外发起超视距打击。

例如美国AGM-84LBlock2鱼叉反舰导弹,射程高达公里。中国的改进型鹰击-83反舰导弹,射程也高达公里。由于这些远程反舰导弹的射程全都超出雷达视距,所以中继制导技术应运而生。

很多人一说到超视距作战,就喜欢念叨充满高科技的数据链中继制导。其实中继制导并不一定需要数据链,实际上给渔船配备望远镜和电台,也一样给反舰导弹做中继制导。

中继的作用就是让导弹的弹上导引头开机后能更直接截获正确目标。简单点说,就是导弹射程太远,发射平台的制导距离跟不上了,需要中途别的平台帮忙接着制导。这个帮忙的,就是中继制导。

超视距的中继制导,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无需数据链,一种需要数据链。

我们先看看有数据链的作战方式。当反舰导弹的射程超过公里时,由于导弹需要飞行8分钟左右,初始装订的惯导数据,不足以支持导弹长时间巡航所需的精度。这时,就需要使用数据链进行巡航段的中继制导,通过数据链在导弹飞行途中输入 的导航数据,修正航路,使导弹准确地抵达目标区域。

在缺少数据链那么高大上的技术设备时,用简单办法也能实现超视距攻击。在敌舰目标超过本舰雷达视距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例如70或80公里,反舰导弹的弹载惯性制导系统的漂移量可以满足自导段的导航精度,那么就可由其他平台在前方指示目标,测得敌舰的航向、航速和方位角以后,通过无线电传回本舰,本舰接到目标信号后,输入导弹指挥仪,进行诸元测算,生成导弹规划航路,再装订到导弹,然后就可以发射导弹了。这种由其他平台指示目标的形式,也叫中继制导。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海军装备了增程型鹰击-8A导弹,这是鹰击-8导弹系列中 种大量装备的舰对舰型号,包括型驱逐舰,G型驱逐舰,H2G型护卫舰,H2型护卫舰,鹰击-8A导弹的射程增加到80公里,其超视距作战的主要方式是由直-9舰载直升机提供目标指示,这是中继制导的一种方式。

早期的时候,一艘侦察渔船加上望远镜和无线电台,通过人工上报目标数据,也能够支持导弹的超视距发射。目前我国海军已经全面普及了综合指挥作战系统和数据链系统,哪怕是在小小的型轻型护卫舰上,也可以接受任何平台的目标指示信息,包括潜艇、岸基警戒机、预警机、他舰直升机、无人机,甚至渔船,无需本舰的雷达就能发射导弹,这个作战体系很厉害的。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哪家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zq/1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