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文
飞鱼说史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无问西东》看过电影《无问西东》的小伙伴,会在其中找寻到让自己感动的画面。而我就对上面这句话,感动颇深,确实,不单是这个时代,每个时代都并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那些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尤其是手中握有职权的人,如果他们想要做个完美的人,就需要对弱势群体给予帮扶。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更是如此。不少人的印象中,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实际上宋朝在经济文化上,缔造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盛世”。而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被后世誉为相当完美的人物,范仲淹便是这群人物中的代表。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自唐代之后,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文人在做官之后,都梦寐以求地想要得到“文正”的谥号,可是作为统治者的皇帝,却不会轻易把这个谥号给人,能够得到这个谥号大多是被人敬仰的对象。范仲淹能得到这一谥号,自然也是被人们所敬仰的,尤其是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依然振聋发聩。范仲淹的事迹很多,抛开他文学上的成就,他政治家的身份更让人交口称赞,对于当时的人而言,范仲淹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父母官”。有一次,苏杭地区民闹饥荒,而商人不思救济灾民,反而趁机哄抬物价,导致灾民根本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米价再涨一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涨价之后,灾民不是更买不起米了吗?我们一起来看。范仲淹: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范仲淹的身世很是显赫,他的先祖范履冰曾任唐朝宰相,五代时期,他的曾祖和祖父和父亲均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他的父亲范墉便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了大宋,从而出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按理来说,有这样的背景,范仲淹的童年生活自然没有什么压力,至少衣食无忧,事实上也是如此,但这种生活只维持了不到两年便不复存在了,原因是他的父亲去世了。伴随着父亲的去世,范仲淹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后来直接成为了贫困户,他的母亲谢氏没有办法,为了生存只得改嫁给朱文翰,当时的范仲淹仅仅只有2岁,既然还那么小,还不懂事,他的后爹便给他改了名字,叫朱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二十余年,等到范仲淹22岁的时候,他知晓了自己的身世,悲痛不已,便辞别母亲外出求学,范仲淹寒窗苦读四年,后来便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了一位九品小官。官虽小,范仲淹在就职期间却丝毫不敢马虎,他的仕途也在此时开始步步高升,后来更是被调进了京城为官,但范仲淹实在是太刚正不阿了,他在京城看到了掌权的是章献太后,而不是宋仁宗,便上书要求太后还政。他的好友晏殊听闻之后,心中大惊,责怪范仲淹太过轻率,会影响自己的仕途,但范仲淹却说: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范仲淹《上资政晏侍郎书》范仲淹:奸商无德,既然如此,那就米价再涨一倍范仲淹的这种性格,自然在京城无法立足,他眼中根本没有自己,想到的都是国家,为此也不惜得罪当权的人,看清了时局不是自己所能改变,范仲淹便请求离京为官,这一要求很快得到了批复,毕竟太后早就想着把闹事的范仲淹给赶走了。离京之后,范仲淹在很多地方任过职,每到一处,人们的爱戴之声不绝于耳,仁宗亲政之后,便又把范仲淹给调回了京城,之后便是范仲淹积极谋政的几十年。范仲淹60岁的时候,因为“庆历新政”的失败,便被调任到了杭州,而当时江浙一带因为连年的干旱正在闹饥荒,受灾的民众高达数十万。范仲淹很是忧心,多次上书请求朝廷赈灾,可是那么多灾民,朝廷的赈灾物资根本不够,而当此之时杭州的商人似乎看到了发财的门路,纷纷提高米价,甚至几斤米便能从农户手中换来田地的使用权。也正是因为如此,范仲淹更是如坐针毡,看着每天都有饿死的灾民,看着无德商人丑陋的嘴脸,范仲淹下了一道命令:米价再涨一倍。灾民:范公此举救了数十万灾民,我们必将感恩戴德范仲淹的这道命令,让无数人都费解了,灾民明明都已经买不起米了,还继续涨价,这对灾民来说,不更是雪上加霜吗?所以,这道命令被传达下去之后,灾民愤怒了,他们认为曾经“青天”变“黑”了,开始不为民做主了,而商人很开心,觉得范仲淹老了糊涂了,竟然和自己站到了同一条船上。商人都是见财起意,听闻了杭州等地的米价已经上涨到了一个天价,自然纷纷把米粮等物运往该地,这样一来,杭州等地的米自然多了起来,很快便出现了大规模的积压。而在这时,范仲淹便将朝廷用来赈灾的米粮,全部发放,灾民无不雀跃,而那些被运送过来的天价“米”,自然也没人买,当然也没灾民有能力买,眼瞅着雨季要来,大米却砸在了手里,这些商人纷纷叫苦不迭。为了把手中的米卖出去,纷纷降价外抛,而朝廷则趁机以超低的价格大规模收购,然后再发放给灾民,就这样范仲淹以不同寻常的手段,让灾民度过了最为难熬的日子,而此举也救了杭州等地数十万的灾民。范仲淹一生为民,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美名,试想一下,这样的好官,谁又不拥戴呢?公元年,范仲淹被调任颍州,他扶疾上任,最终在上任途中因病去世,享年64岁。范仲淹的忧乐精选¥14.5¥20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如果您对范仲淹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不妨看看这本《范仲淹的忧乐》,这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范仲淹,让人感触颇深,其实范仲淹也只是一位平常人,只不过他始终心思百姓。参考文献:《范文正公年谱》、《宋史》等。(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