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T3航站楼卫星厅21号正式开工,计划年6月竣工。届时将为深圳机场新增两千两百万的年旅客吞吐能力。
深圳机场年10月12日开航,原名为”深圳黄田机场”,此称呼用了十年。年9月18日,正式更名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年通航的深圳机场,经历了飞行区、货运区、航站楼多次新建扩建。年,最早的候机楼完成了改造,扩建到五万平方米,称为B楼。此前,新建的候机楼即A楼已投入使用,两座候机楼加起来是十五万平方米。
今年预计年旅客吞吐量接近万人次。T3航站楼是年11月8日投入使用,当时号称“国内机场 规模转场”,面积为五十万平方米,如今才短短五年,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超过设计能力的万人次。
刚开工的T3卫星厅,计划竣工日期是年6月。T4的软基处理土地面积是四百万平方米,卫星厅是在T4软基处理的土地上先行建设,有一条中央主廊和四条指廊。目前先开建一条指廊,以及在地铁和城轨隧道上覆盖保护层。年六月前,供卫星厅建设的一百万平方米可以全部交付。
深圳机场集团公司副总裁
扩建指挥部指挥长杨海滨
卫星厅的设计在实用性上,考虑得比T3更强,从建筑结构这些方面考虑得更细致一些,长远来说我们还要建T4航站楼,T3加上卫星厅,再加T4,就能满足我们整个深圳航空市场长远的旅客需求。
新建卫星厅廊桥机位有56个
新建的卫星厅延续了T3航站楼流线型的特点,优先考虑到了登机的方便性,虽然建筑面积只有T3的一半,但直接登机的廊桥机位有56个,包括了能让世界目前 型如空客客机停机的双层廊桥。
年使用时,旅客先要在T3办理好登机手续,再乘坐捷运轨道车抵达卫星厅。深圳机场目前共有个停机位,但旅客可以直接登机的廊桥机位只有62个,可想而知,不少航班旅客都要先坐摆渡车,去乘坐较远处的飞机。所以卫星厅不光是增加了每年两千两百万的吞吐能力,还会给旅客带来方便,减少了坐摆渡车的次数。
目前,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也进入了筹备阶段。这些大项目会使深圳机场的吞吐能力保持相当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