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文
飞鱼说史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没有过多言语寒暄,只是淡淡一句话:原来你也在这里。对于刘备来讲,诸葛亮就是他一生所遇见最对的人。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的将来,更没有可以与曹魏、东吴瓜分天下的蜀汉。不少人对于诸葛亮的印象是,此人是完美无缺的,他鞠躬尽瘁,他死而后已,他任劳任怨匡扶蜀汉,他为了光复汉室殚精竭虑。但这只是《三国演义》中刻画出来的诸葛亮。历史中真实的诸葛亮也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还是很腹黑的那种普通人。如果抛开《三国演义》中的刻意美化,而在正史《三国志》中寻找关于诸葛亮的记载,我们便能发现,诸葛亮从登场开始,就开始耍心思了。诸葛亮为了自己的仕途,能娶一个丑女为妻,单单这点,就让人望尘莫及。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了,娶个丑女怎么了,人家那是真爱,但如果黄月英的爹不是与高爽并列的沔南名士,诸葛亮真的能相中一个丑女吗?我看未必。那么如果是才高八斗心怀志向一表人才的您,愿意找个相貌丑陋的人渡过余生吗?假如您说当然愿意啦,那么,就请原谅我思想的狭隘,是丑陋的想法没有跟上高尚的行动。诸葛亮是拥有大智大慧的聪明人,他的谋略和远见也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但是诸葛亮一生真的没有犯过错误吗?当然不可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是普通人自然也会犯错,细细想来他一生犯2个错误:杀了一个该放的武将,放了一个该杀的文臣。那么武将是谁,文臣又是谁?我们一起来看。刘备:诸葛老弟,我走后,蜀汉就靠你了相比较曹魏的谋士集团,刘备的谋士真是少得可怜,除了诸葛亮外,还能搬上台面的便是庞统,只可惜庞统英年早逝,被刘备的胆小给霍霍了,放着庞统的上策不用,选了一个中策,结果庞统身先士卒率军攻城时,被射了个透心凉。庞统去世后,最开心的当属诸葛亮,因为再也没有人能与他抢饭碗了。后来东吴和蜀汉两大集团为了荆州争得不可开交,而关羽也被东吴斩了头颅,这让刘备怒不可遏,于是他不顾朝臣反对,率领大军攻打东吴,结果兵败夷陵,郁闷到无以复加的他,病逝于白帝城。在临终前,刘备进行了托孤。将自己的宝贝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还别说,日后的诸葛亮对刘禅是真的很照顾,除了让刘禅祭祀祭祀宗庙,军政大事从不让他操心。如果不是后世的褒扬,诸葛亮其实和董卓、曹操等人也没什么区别,他们都可以被称之为“权臣”,还是一手遮天的那种。在刘备交代了刘禅的事情之后,还特意嘱咐了一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何刘备非要强调这一句呢,这是因为他看出了在自己死后,诸葛亮将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其中就包括和诸葛亮一直交好的马谡。而诸葛亮杀的该放的武将便是马谡。马谡:人生中如果连一次犯错的机会都没有,我活着也没意思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他兄弟五人,在当时都比较有名气,江湖人称“马氏五常”,后来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做起了官。在这个过程中,马谡认识了诸葛亮,并且喜欢谈论军事谋略的他,很受诸葛亮的赏识,有那么一次,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马谡就为诸葛亮出了主意,让诸葛亮很顺利就摆平了此人。后来马谡又建议诸葛亮放了孟获,从而得到了当地的民心。正是因为这些事情,让诸葛亮对马谡十分信任,虽然刘备去世时,说不要重用马谡,但诸葛亮又怎么会听呢?等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就不顾朝臣的反对提拔马谡做了先锋。结果,想必您也知道,那就是马谡不听手下人的劝阻非要在山上扎营,结果被张郃断了水路,蜀军大乱,张郃趁机攻打,马谡不敌,带着一些将领跑回了蜀国。回到蜀国之后,诸葛亮气急败坏,把马谡连同和他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人全部斩首了。马谡应该为这次失败负责任吗?当然应该,不过却罪不至死,那为何诸葛亮非要杀他呢,这是因为诸葛亮要把锅都甩给马谡,他不能让朝臣因为马谡质疑自己,从而挑战自己的权威。马谡一死,群臣发泄了愤怒,他自己没有任何损失,依然还是位高权重的大丞相。其实马谡真的不该杀,就拿秦国的大将李信来说,他带了20万攻楚,结果一败涂地,嬴政也没有杀了他来泄愤,而是让他戴罪立功,之后李信更是战功赫赫,在缺少第二梯队战将的蜀国,谁又能说马谡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呢?杨仪:我就是小人,怎么啦,要干架不成诸葛亮其实一生对于武将都非常忌惮,而他对于文官却又比较好,或许在诸葛亮看来,只要自己在,文官就翻不起大浪,但是武将就说不好了。诸葛亮生前比较信任的文臣是杨仪,但是杨仪却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在他的眼中,根本容不下其他人,朝廷上的人,能被杨仪收拾的,就没有几个过得好的。博学多才的刘巴,就经常被杨仪陷害,刘备称帝后,为了让刘巴过得舒服一下,就把杨仪给调走了,可是等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再次提拔了杨仪。还把杨仪任命为了参军,让他一直跟随着自己。诸葛亮去世之后,杨仪觉得丞相之位是他的了,就十分傲慢,后来却被蒋琬抢了先,于是他就整日里抱怨,其他官员也都离的杨仪远远的,这让杨仪更不是滋味。后来杨仪的态度和怨言就被传到了刘禅的耳朵里,刘禅可没对杨仪客气,直接将他给流放了,但是杨仪依然没有醒悟,继续上书诽谤。这让刘禅不能忍,于是就派人去把他给抓回来问罪,杨仪害怕便自杀了。所以,杨仪早就该杀,不然也不会在诸葛亮死后把蜀汉朝堂弄得乌烟瘴气。由此可见,诸葛亮一生所犯的这2个错误,杀了一个该放的马谡,放了一个该杀的杨仪,都是诸葛亮看人不准导致,当然也有可能是诸葛亮的私心在作祟。对此,您认同吗?参考文献:《三国志》等。(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