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啊》
趣味、励志、哲理
温暖、新奇、慈爱
……
相信总有与你产生共鸣的存在!
第篇
撰稿
时光之眼
校对
巧巧
听多了父爱如山,
见惯了母爱似海,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忽略,
子女对父母的爱能达到何种程度呢?
来看荷兰艺术家迈克尔·度德威特
最 的催泪作品《父与女》
(FatherandDaughter)。
这部荣获了73届
奥斯卡金像奖 动画短片,
7万人在豆瓣打出了9.2分的高分,
影片总共只有8分钟,
全片没有一句台词,
却让无数观众的心痛到泪崩。
导演用简单的线性叙事方式
勾勒出浓烈的父女亲情,
用女儿一生的等候来奏响深沉的亲情赞歌。
秋日温暖的傍晚,
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
他们穿过林间小路,
骑过草地,
骑上高坡,
来到平静的湖边。
父亲蹲下身子和女儿告别,
转身走去,
父亲看了眼湖面,
又转身迈了一个大步抱起女儿,
拥抱一会儿后,
父亲放下了女儿,
登上了小船。
女儿站在岸边看着小船渐行渐远,
慢慢在视线里变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女儿在湖边静静的等待,
等到太阳落山。
父亲迟迟不归,
女儿一个人
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
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
站在岸上、远眺湖面,
等待着父亲的归来。
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
风雨无阻。
多年过去,
小女孩为人妇,为人母,
她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到湖边,
继续眺望着远方。
在日复一日的期盼中,
就此老去。
老年的她像往常一样来到了湖边,
这个时候湖水已干涸,化为滩涂,
她缓缓穿行去寻找父亲。
在草丛中间
她发现了父亲当年乘坐的小船,
她躺在船里感受父亲的气息,
静谧中她“听到了”父亲的声音,
她站起来向声源处跑去,
跑着跑着,
她的生命“发生”了倒流,
从老年到青年到幼年,
变成了和父亲分离时的幼小模样,
定格在
她能理解父亲“离开”的少女时期,
和父亲紧紧相拥。
女儿每次岸边的等候,
真的是在等待父亲的回归吗?
小女孩时期的女儿,
是真的以为父亲还会回来,
所以那时候她是真的抱着一种
等父亲一起回家的心态去等待的。
长大一点之后,
她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离开
是一种 意义上的离开,
此时她的守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父亲一直留在她心里的某个角落,
让她忍不住每次看到那个位置时
都会想要驻足思考,
有悲伤也有成长的意味,
但更多的大概是父亲的爱。
从前期父女的分别,
到女儿的守候,
再到 的圆满,
作品初期压抑的情绪在
的拥抱中让我们收获了圆满,
生命和时间是不断向前的,
但情感会使记忆在某个刹那变成永恒。
女孩奔向父亲的那一刻,
感动直击内心,
悄然圆满了。
生命是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幸好我们在终点相遇。
可以不用去评判,
一开始影片中的父亲
坐着小船独自离开到底是什么意图。
不管你是理解为
父亲已经在那个时候离开了人世,
或者是父亲仅仅是离开了自己的女儿,
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样子的离开形式。
这总归是一种形式而已,
为的就是告诉观众,
父亲离开了。
就剩下女儿一个人了。
成长的道路上缺失的亲情
到底会有着什么样的结果?
影片用一个个精心打造的场景,
为观众还原了一个
小姑娘独自一人长大成人的过程。
首先是独自归家,
来的时候是和父亲一起过来的,
但是回去的时候却是独自一人。
夕阳下的背影被拉的很长,很长,
这是一种失落,
同时也是一种悲凉。
父亲再也不会回来了;
而当自己第二次过去的时候,
明显上坡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当然在和父亲一起过去的时候,
即使是上坡也是会非常的轻盈。
这个时候,
此场景也是在暗示着
失去了父亲的孩子
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紧接着就是大风天,
风很大,
本来上坡就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
在大风天里更加加重了上坡的难度。
小姑娘很勇敢的往前走着。
这个时候路上出现了一位老人,
他同样的也是一副非常吃力的状态,
这样对比更加的加深了一大一小两个极端。
老人没有子女的晚年是孤独的,
而子女没有父母的童年也是不幸的。
因此父母对于子女而言
和子女对于父母而言是一样重要的。
下雨的时候,
这种孤独就会加倍。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
最直接的结果
就是会让自己变得和大人一样处变不惊。
对比于一个大人模样的人
悠然自得的骑车态度而言,
小女孩这个时候已经学会了和自己相处。
再下来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了,
即使是找到可以群居的一群人
但是那种忘掉自己伤痛的状态仅仅是表面上的,
小女孩依旧是没有忘记自己失去父亲的痛。
当她路过湖面的时候,
依旧是静静的发呆,
瞬间就沉浸在那样的悲伤之中了。
有些故事只有你会懂,
有些伤痛只有自己知道。
接着就是结婚生子。
当自己成为了父母亲的时候,
慢慢的才会有所领悟。
这个时候的女儿仿佛明白了一点什么。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
在无忧无虑的玩水的时候,
自己目不转睛的眺望远方。
时间确实是一味良药,
渐渐的自己也已经上了年纪了。
在路上也遇见了和
自己幼年时风一样的孩子。
这个时候的湖水也渐渐的褪去了,
曾经的小女孩,
现在的妇人,
她好奇的跑过去看了看,
但是 依旧是跑开了,
似乎每一个人都是不愿意面对那个结果。
时间继续往前走着。
那个小女孩终归是老去了,
甚至于到了连骑车都成了一种 的年纪了。
她 依旧是来到了湖边,
来到了父亲曾经离去的地方。
这个地方最终也是不负所望的让她找到了答案。
影片中,
车轮意义非凡,
作用极其重大。
导演用全景镜头记录
女孩人生不同阶段的10次骑行,
来表达女儿对父亲的期待和等候,
表达女儿对父亲的思念和深爱。
10次骑行——
和父亲骑车同行,
孤身一人的3次骑行,
和朋友骑行,
被丈夫骑车载着,
和孩子丈夫一起骑行,
成家立业后的3次骑行。
车轮转动的每一圈,
就是我们的人生,
循规蹈矩,从未间断,
车轮记载和丈量生命的历程。
关于迈克尔·度德威特
(MichaelDudokdeWit)
MichaelDudokdeWit,
年出生于荷兰。
先在瑞士学版画,
年毕业于英国西萨里艺术学院
(WestSurreyCollegeofArt现萨里学院),
并完成首部作品《会见》(TheInterview)。
在巴塞隆纳一年后,
年代起定居英国伦敦。
他曾在RichardWilliam、RichardPurdum等
英国 动画公司工作,
也参与不少广告片制作。
在法国疯影(Folimage)动画公司支持下,
年他完成了个人动画短片
《和尚与飞鱼》(MonkandFish)。
片中的小和尚追著飞鱼到处跑,
为他追来了95年法国凯撒奖
(CésarAwardforBestShortFilm)
与欧洲金动画奖(Cartoond’Or)。
年的《父与女》
(FatherandDaughter)
以家乡的平原与单车入景,
述说一个小女孩等待父亲归来的心情。
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荣获安锡(Annecy)、
奥斯卡等动画大奖。
Michael在伦敦有个自己的电影工作室,
他也从事绘本创作,
作品有《四只小水獭》
(VierBevertjesindeNacht/
FourLittlebeaversintheNight)、
《奥斯卡与小呼》
(OscarandHoo)、
《父与女》绘本版等。
他同时也在英、法与瑞士等地的动画学校教书。
有的时候,
穷其一生都在寻找的答案
或许永远都找不到,
但是生活依旧是在继续着;
有些孩子,
有生之年得不到如山的父爱,
但是并不妨碍自身的成长。
人生的路终究是要自己走,
离开了大人的臂膀,
或许会变得更加坚强!
end
美好共创
欢迎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