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筑心篇,第二节,聚拢——碎片化总结
今天我带你回顾这一周的收获,碎片化的把一周的所得串联起来,温故而知新,使认知达到新的高度。
1.
回顾全过程,先把自己的领域张开,敢于承担更多责任,然后用坚韧的心加固这张大网,以观察和思考来接收网中的经验,用以丰富自己, ,以收获的心态总持,来避免际遇浮沉的影响。
人于世,如是而为,焉有不成之理。
2.
这辽阔的世界中,有的生命不停的汇聚,有的生命不住的消散。前者于天地中撒开大网,随时捕捉历经的一切,为己所用;后者如飞鱼般游移穿梭,试图躲开一切,只求勿伤己身。经年之后,汇聚者越加厚重、深邃,而消散者日渐轻盈、透明。
3.
存在感的根源来自哪里呢?并非是搞出个什么事件来哗众取宠,也并非是在朋友圈中不停的秀自己所缺失的东西,存在感来自于互动,这并非只是与人的互动,而是与整个世界的互动,在这个世界上,你是谁,你在哪,你做了什么,这些最根本的问题,决定了一个人的存在感。
4.
有一种解释,说智商就是经验积累的速度,智商就是1倍速经验,就是1.2倍速,以此类推,智商的人,比如克林顿我记得是多,在事件中吸取经验的速度就是正常人的两倍,因而成为高智商,这种说法其实等同于增加了寿命,50年活出别人年的经验,自然会非常强大。
5.
这就是承担,敢于担起责任,哪怕是你的不是你的,都担着,肩上能担多少,就是撒开多大的网,就能聚拢多少人多少资源。
1.
命运昼夜不停的把每件事分发出去,扔给每个人。多数人,相聚使之依恋,离别使之痛苦,财富使之沉迷,贫穷使之恐惧,成功使之亢奋,失败使之消沉……他们在筛选,接纳的就躲避,不接纳的就抛弃;只有极少数人,相聚使之强大,离别使之强大,财富使之强大,贫穷使之强大,成功使之强大,失败使之强大……他们从不筛选,而汇聚一切,让历经的任何事都成为阶梯,扶摇而上,直通天际。
2.
一直躲避而不敢承担的人,就会逐渐消散,即使他曾经拥有金钱地位权力情感等等,哪怕拥有全世界,只要一个人不去承担,也就会不断的消散,乃至最终变得透明,就像世界上不曾有这个人出现一样。
3.
这样的人,撒了一张大网在虚空中,于很大一个范围之内,不停的汇聚资源而为自己所用。他们会把社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当然也绝不怠慢,因为肯去承担,甚至肯去承担一些自己本不该承担的东西,所以这种积累速度是几何级的增长。
4.
很多事,人们不是“不会”,而是“不愿”,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怎么办”,而是跨出 步的勇气。这涉及到很多,比如对自己的接纳程度,是否有改变的动机,心力,心量,以及要去的方向。
1.
步骤:张开
方法:承担责任
张开“领域”的四个阶段:旁观他人,扶助他人,旁观社会事件,承担社会责任
肩上能担多少,就是撒开多大的网,就能聚拢多少人多少资源。
2.
步骤:强化
方法:坚韧内心
用坚韧的内心来强化自己的领域。
3.
步骤:收网
方法:接收经验
敞开内心,以感知力来收获,总结,积累。
4.
步骤:收获
方法:收获的心
想要不失去,就要有一颗收获的心。
5.
玻璃心是时代病,怎么才能使内心变得坚韧呢?
历世炼心,历世,而炼心,
历尽千重障,炼就不死心。
那干将莫邪,青龙偃月,方天画戟……不都是烈焰下千锤百炼才得来的么,敢于承担,迈出 步,就算上路。
1.
“睁开眼睛发现,我拥有的一切都还在,包括那拥有的[失去]也还在,我就安心了”。
不管“失去”与“收获”中的感觉,只是我去描述自己的素材。虽然我也会因“失去”而痛苦、悲伤、割心的难受,因为“收获”而失去了理性。我就一笔一笔地记下来,然后这就是我的生命。
我试图将自己的生活看成是写给上帝的信,同时也是上帝写给世界的信。那我就好好地去经历,用生活去写信就好了,“失去”与“收获”只是上帝写作的时候必要的写作手法罢了,何必在意。希望我能让自己慢慢稳固好这种感觉。
2.
面对死亡,我 次祈求恳求死亡快点到来,放过她,让她走得从容安祥吧,不要再折磨她了,从来没有像那一刻渴望死亡,好让她解脱,重生,可以早点得到安宁,到一个没有病痛的世界。
失去了生命谁说不可能是收获了另外一种重生呢
活着不是必然,偶然碰巧幸运而矣,活着,那就好好活着,珍惜,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3.
对死亡的恐惧,于彼时十几岁的我,与其说是一种想象,莫不如说是再现,某种黑暗中的回忆。他追杀着我,让我倾尽所有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我总在想为什么活着,然后我才能明白,到底该怎样死去。
这问题,我想了十年,抑或十五年,经历了很多次蜕变,终于在内心生长出了答案,我知道这才是真的,外面找到的,都是假的。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生当顺流而下,死当水到渠成。
4.
大部分的时间习惯或是喜欢透明人的这种消散状态,例如一个人在繁华的街道中移动,或是一个人吃自助餐,来体会自己的孤独和消散。这种消散可能会让我失去很多,可喜的是,大部分时间我都会认为失去也是人生命中重要的环节。
深入内心来说,其实并非所有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能的攫取和搜集,但有一部分人拿起一件东西,并非是为了拥有它,而只是为了有东西可以扔出去,为了可以抛弃。
那样的人,享受透明人的状态,透明一点, 再透明一点,于整个世界静悄悄,蹑手蹑脚,谁也别发现我来过这里。
其实失去本身就是收获,消散到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拥有了全世界。
5.
当你把自己与世界隔离开的时候,那个旁观者就诞生了,自此之后,靠不近,也离不远,与其说旁观,不如说跟随,你跟着他,他走你也走,他停你也停,你没有什么地方急着要去,想去的也并不是真的想去。
你存在于你的存在,同时,你在你的世界之外。
其实这样的状态挺美的,你也永远不需要刻意的拥抱世界,但正因如此,这里有了一层看得见的阶梯,一种极深厚的潜力,当未来的某一刻,你需要时,只要跟这个世界有一丝一毫的接近,哪怕只是一个指尖的触碰,也会瞬间爆发出强大的能量,这是你深埋于内心的一笔财富。
6.
我做的所有事,并非希望改变任何人,所以我只是给想收获的人,一个收获的途径,给想强大的人,一个强大的方式,而生命本身并非只有强大一件事有价值,有很多生命并不强悍,但很美。
疏离本身就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精致的美。人类艺术穹顶的那些旷世之作,很多都是疏离而敏感的,正如你一样。
7.
在长大以后,有了一种对自己家族血统的自豪感,这个东西我很少遇到别人身上有,但是真的很有帮助,尤其是在逆境,就是一股精气神,再难都要挺过去,不服输,因为我是爸爸的女儿,爷爷的孙女,我身上流着他们的血,继承了曾祖父闯关东的基因。
自尊本身,其实并非只能来源于自我,还可以来自于更大的范围,当人处于困境中,可能自我已经支持不住了,但这种自尊本身,却异常的坚固,因为它来自于家族,来自于久远的时空中,是眼前的任何困难都不能削减和 的。
如果把范围扩展出去,来自于身为人类的自豪感,来自于生命本源的自尊,又将有多么强大呢。
8.
人有两套接受信息的系统,一是逻辑的,线性的,客观的,这种收获是积累式的,二是感知的,感受的,感性的,主观的,这种收获是顿悟式的。
关于感知力,最核心就是放下,放下高傲,放下所知,放下理性,放下控制,放下目标,放下成就,放下自我,回到婴儿般的状态,轻松,透明的,真正的睁开眼,去感知周围的一切。
9.
内心黑暗与光明的融合,需要千万年的酿造,很多的疼痛,需要经受惊恐,排异,撕扯……诸多历程之后,才能将火封存在冰中,才能将太极的阴阳,混元成一处。
光明非光明,黑暗也非黑暗,当你肯释放他,拥抱他的时候,那会是前所未有的强大和舒适,那才是完整的你。
1.
成器,然后能容,容而汇聚天下。
《易》之言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2.
一切无法消灭你的东西,都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尼采如是说。
3.
人可以困顿一时,可以痛哭,可以失落,可以消沉如死灰,可以卑微如尘土,但永远,永远也不要放弃对未来的憧憬,只要有一丝希望在,人人都可以浴火重生。
一切都是收获,一切的一切,无论如何,都是收获。
4.
生命本身是奇迹,是一种时时刻刻的绽放,只有放下眼前浮华和内心躁动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生命本质的喜悦。
5.
千年一梦,游方三世,且行且叹,无得无失。
6.
我活着一天,千万年都是这一天,我死亡那一刻,亿万人都在这一刻。
死是生命的汇聚,生死本就一如,何来浮生,又何故赴死呢。
7.
悲喜本就是人的悲喜,人因得失而悲喜,因聚散而爱恨,因成败而起伏,而这世界没有悲喜,生命本身也没有悲喜,大地承载着一切,无论芬芳的花园还是肮脏的垃圾场;太阳照耀着一切,无论明媚的伊甸园还是血染的杀戮场。
以上内容的详细情况可翻阅以下正文。
主文:你真的可以,永不再失去
副文:假如你能同时经历很多种人生
问答:这些话,除了我,你还能跟谁说
漫画:世间事,最易为最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