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过度解读
这是一篇看似正经实际并不成熟的仅代表个人观点的文章,讲的是一种当今尤为常见的现象——过度解读。咳咳,那么什么是所谓过度解读呢?
emmmmm小编才疏学浅,实在找不出 的定义。对于这种只可意会不会可言传的问题,还是让我们用例子说话吧。
说到过度解读,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各种语文阅读理解了。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木心:08年上海语文阅读有一题问,“汉子”是当地人对丈夫的称呼,文中何奶奶为何称年轻作者为“汉子”?许多人和我一样,扯了一长串什么奶奶希望“我”快长大有担当之类的话,直到几年后再读文章我才知道……
作者叫牛汉,“汉子”是人家的小名!
又或者这样——
学平:语文课上老师叫我回答问题:“鲁迅先生为何提到点烟的细节?”
我思考了半天,支支吾吾地说道:“鲁迅……鲁迅先生他……点燃了革命的火炬?"
更有甚者,令作者本人都摸不到头脑。
清欢纪年:今年高考结束后,浙江卷阅读理解中要求解释“诡异的光”一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讨论来讨论去似乎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大家都在期盼作者巩高峰的答案。谁知作者微博回应称“标准答案还没出,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本来是想要搞笑的,谁知道还有这么一出啊。”
除了文学作品的过度解读的现象,各种影音作品也没能“幸免于难”。
叛逆者:Gala乐队有首 作品叫《追梦赤子心》,基本处处破音。飞鱼秀的主播小飞几次在节目里说:“这是情感到了,更能让人印象深刻,不唱破反而缺乏情感。”
结果有一次Gala作客飞鱼秀,小飞有提及此事。苏朵说:“事情是这样的,录音时找钢琴家录的钢琴部分,谱给错了,高了一调。后来发现自己唱不上去,但没钱让钢琴家再录一次,只能硬抗。”
广播节目,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静默了两秒钟,可以自行脑补……
等一夏:前段时间《战狼2》票房再创新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