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编完成了一部精品图书的出版——《北部湾鱼类图鉴》。从交稿到印刷历时8个月,作者精益求精,几易其稿,图片更是千挑万选。在三审四校之中,小编也学到了很多海洋鱼类鲜为人知的趣闻,借著作问世之际与大家分享。
相信大家在海洋馆的玻璃隧道里一定看到过一种长着长尾巴,呼扇着两个“大翅膀”的家伙从头顶掠过,却不知为何物。
(图片来自互联网)
告诉你,它们的俗称是——鲂(fáng)子,属软骨鱼纲、鲼(fèn)目、魟(hóng)科,在北部湾有三种:赤魟、尖嘴魟、杰氏窄尾魟。
左:赤魟Dasyatisakajei(俗称赤鲂)
中:尖嘴魟Dasyatiszugei(俗称尖鲂)
右:杰氏窄尾魟Himanturagerrardi(俗称花鲂)
“飞鱼”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偶尔会出现在电影、小说里,总是带点神秘色彩,你也许会问,鱼真的能飞吗?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成群飞鱼越出水面(图片来自互联网)
少鳞燕鳐Cypselurusoligolepis
俗称飞鱼、燕鱼,它们的胸鳍特别大,就像鸟的两个翅膀,常成群洄游,在遇鲨鱼等敌害追逐而受惊吓时,会迅速摆动尾鳍,跃出水面,展开胸鳍和腹鳍,在空中滑翔,距离可长达数十米,看起来就像飞一样。所以,如果你真的看到飞鱼就要小心了,因为——附近肯定有猛兽。
海马,也是人们熟知的一种海洋生物,可是你想不到吧,它们也是——鱼。
管海马Hippocampuskuda
海马属于辐鳍鱼纲、刺鱼目、海龙科,在我国北部湾有两个种:管海马、三斑海马,均为珍贵的中药材,有镇静安神、散结消肿之功效,已实现人工养殖。
北部湾的观赏鱼也是很靓丽的,名字起的更是超乎寻常,比如下面两个种,明明同属蝴蝶鱼科,长相也没多大差距,可一个贵为“少女”,另一个只能甘当“马夫”。
少女鱼Coradionchrysozonus
马夫鱼Heniochusacuminatus
下面这种鱼,应该没有人不认识,*花鱼,肉嫩味美,是餐桌上的常客。
大*鱼Larimichthyscrocea
俗称*花鱼。谁都知道它能吃,但估计没多少人知道它还能“叫”,*花鱼的鳔能发出“咯咯”的声音,有点像蛙鸣。而且一旦领头鱼发声,众鱼就会靠拢过来,我国渔民很早就利用这个特点来捕鱼,他们在渔船上敲鼓,*花鱼们听到鼓声就会游过来,也可以把耳朵贴在船板上听鱼的声音,据此判断鱼群的大小和位置,从而一网打尽。
近年来,石斑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由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一桌丰盛的海鲜大餐总少不了它的身影。
布氏石斑鱼Epinephelusbleekeri
石斑鱼也有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特点:性逆转,先雌后雄。石斑鱼出生时都是雌性,成年后才会转为雄性。然而,由于市场需求量巨大,许多幼鱼还没来得及转为雄性即被捕获,导致繁殖率锐减,数量大幅下降,有的种已濒临灭绝。
喜欢海钓的朋友注意了,并非所有的鱼都能吃,下面就教大家认识几种有*的鱼。
月腹刺鲀Gastrophysuslunaris
俗称气鼓鱼、河豚,内脏、皮、肉均有*。
红鳍赤鲉Hypodytesrubripinnis
俗称石头鱼,背鳍鳍棘具*腺,被刺后会引起剧痛。
双带*鲈Diploprionbifasciatum
俗称皇帝鱼,体表可分泌有*黏液。
还有一些鱼,它们的外表一定超乎你的想象:
鳞烟管鱼Fistulariapetimba
俗称枪管,吻延长呈管状,以长吻吸食小鱼和虾类。
烟纹棘茄鱼Halieutaeafumosa
俗称蝙蝠鱼,行动迟缓,常在海底匍匐爬行。
介绍了这么多来自北部湾的鱼,北部湾到底在哪?
北部湾位于南海西北部,西邻越南,北依广西,东接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是一个半封闭海湾。
北部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在此栖息繁衍的生物种类繁多,作为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已报道的鱼类有余种。*花鱼、带鱼等重要经济鱼类均产于此。
想了解更多海洋鱼类,请到《北部湾鱼类图鉴》里一探究竟吧!
《北部湾鱼类图鉴》是~年开展的北部湾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和海南岛海洋生物综合调查的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静研究员、广东海洋大学吴仁协副教授、集美大学康斌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马琳教授共同完成。
书中记述鱼类种,隶属2纲,22目,科,属。每一种鱼都有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描述,并配有地方名、英文名、拉丁名和彩色照片。
本文由该书责任编辑王海光摘编自刘静、吴仁协、康斌、马琳所著的《北部湾鱼类图鉴》一书。
如有不足之处,请联系责编指正:wanghaiguang
mail.sciencep.白癜风好治吗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