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我斯里兰卡旅行了九天,后遗症是回来修图似乎要花一个月,单从图片数量上来看,斯里兰卡还是有料的。本来想一篇文章把这次行走写完,酝酿的过程中我决定不要随意乱炖为好,理了一下,大致可以写成三篇:
之一:吹拂印度洋的风,我在锡兰接地气
之二:菩提树下莲花开,锡兰信仰之美
之三:印度洋的眼泪,殖民地风情MIX锡兰茶香
就在这个五月,把他们都写下来,与好朋友们分享我的锡兰之旅,透过文字或图片展现我眼中的斯里兰卡。
壹
此行摄影,为了遇见不一样的风情
飞机舱门关上后,乘务员在机上广播里播报,从上海浦东到斯里兰卡的飞行距离是7小时,哦!这显然不在我预料中,好吧,睡会,看个剧,念两遍金刚经应该就能到了。
自从习上摄影后,我的旅行习惯和旅行目的地有了一些变化,总试图去寻找一些地方:有人文场景可以捕捉;有自然风光可以遇见,有独特鲜明文化特征可以让照片增加视觉的丰富性。若按此模子来套,无疑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非洲、土耳其等等读是“好摄之友”的常规目的地。
这次是跟紧了吴品禾大师带队的摄影组织,开启了起早摸黑,长途跋涉,深入民间,入乡随俗的行摄之旅。
贰
深入鱼市,文艺青年在尼甘布接地气
在各类旅行介绍中的斯里兰卡通常都是印度洋上的高跷钓鱼;祖母绿般深邃的茶园列车穿行;庄严的佛牙寺;霍顿平原之世界尽头;印度洋环抱中的荷兰小镇加勒,这些都会后叙,而我们真正的旅程确是从清晨五点钟的尼甘布鱼市采风开始的。
带队的吴品禾大师说:“人文摄影,考验你的眼功,就看你能否深入观察,充分想象,达成 表现了”。
我曾两次专门到访过东京的筑地鱼市,起不了早,自然错过了凌晨四点的金枪鱼拍卖, 只落得个闻了一身的腥味,挥汗如雨地在烈日下排队吃了顿筑地寿司。
我们一干摄友,天未敞亮就来到了海湾边的鱼市,这次,是带着扑面而来的创作诚意,打算深入鱼市,探访一下渔人的交易劳作场面。
下了车,尼甘布湿热的空气立即包裹了我全身,镜头也起雾了,简单擦拭之后,我记录下了此行的 张照片:晨曦中的鱼市港湾。
天空中红色的霞光已经初现,光影呈现一种暖调,鱼市的桥边有一行人在垂钓,晨光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剪影;港湾里的船穿梭着,进多出少,有的已经停稳了在卸鱼货;市场里亮着高照度的瓦斯灯,想必他们是半夜开始交易,灯光够亮才照得钱、货两清。
多斤重的金枪鱼被从船上拖了下来,一字排开在一个铺了瓷砖的平台上成列,鱼贩们围着鱼在进行着交易,也有几辆货柜车,拉来整车的大鱼,被人熟练地从车厢里拖拽下来,鱼儿周身冒着冷气。
有交易完的鱼,被人横抱着装上了他们的小三轮卡车,这一条鱼估计给全村人做吞拿鱼三明治也能吃上个3-5天了。
也许是看着我们对着一堆死鱼拍个不停,有个大叔非常友情地拿出一条飞鱼,张开飞鱼的翅膀,让我各个角度拍个够。或许鱼人们已经习惯了到访此地的摄友,他们怡然自得地干自己的买卖,交易的交易;镗鱼的镗鱼;把鱼剁成大块,剩下的鱼下水,则吸引了无数的乌鸦,乌鸦们虎视眈眈地伺机着食获得物的机会,一有动静遍俯冲下来,叼着一块鱼肠或碎鱼肉就迅速飞走。
叁
鱼市人生,轮回的场
孤独星球这本旅行指南曾经有一段诗意的描述,“清晨顺着白鹭翻飞的方向就可以找到鱼市”。现实中,我们是通过嗅觉找到了鱼市,然后是见到乌鸦俯冲,再后来看到成排成堆的鱼,透过这些看上去肮脏,污秽,腥臭的体验,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鱼市人生。
这是一个讨生活的场所,有人世代在此工作营生,人靠向海洋获取食物而获得物质与精神;乌鸦和白鹭是鱼市的寄生者,他们靠人类的舍弃而获得食物;而
鱼仿佛成了奉献者,它们以被杀戮的悲壮结束它们作为鱼的这一报生。
拍摄的时候我只是沉溺与角度、光影;当我回放照片的时候不禁思索:鱼市不就是一个轮回的场吗?
罢了,想太多无意义,不如到此为止,留点空间让此刻阅读的您来无限想象吧。
?
肆
三等车厢里创作不止的文艺骚年
斯里兰卡的旅游招牌是两段火车:一段是从康提到努瓦里埃利亚的茶园列车,据说是穿行在如祖母绿般的山地茶园中驶向恬静的英伦小镇;另一段是从南部海滨古城加勒到科伦坡的海边列车。一个观山,一个看海,一个穿梭于山地翡翠绿,一个沙滩边况且况且略过印度洋的梦幻蓝,想想也是美美的。
我们此行斯里兰卡的摄影团全程包租一辆空调大巴,一人一位,清凉舒适,但为了体验锡兰风情的火车,我们每个人都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专车,精神抖擞地打算去扒一回火车。
火车的一等座是有固定位置的,我们手慢,只买到了没有固定位置的二等座,当然还有条件更艰苦的三等座,有人建议,若要体验就直接进三等座。火车的行驶时间是四个小时,一列火车呼啸进站后,我们突然发现,自己想要挤上车必须是要拿出吃奶的劲,我就是在火车开始挪动的那一瞬间奋力地挤上了车,半个身子还挂在车外,火车徐徐开动,我觉得半身炎热半身清凉。
车厢的拥挤程度不亚于高峰期的上海地铁二号线,座位是不用想了,能有个抓手的地方已经非常幸运了,此刻一阵懊悔袭来,如此挂在车上四个小时岂不是如同“炼狱”?
此刻唯有鼓起勇气,让自己完全安住在拥挤的车厢里,然后心里暗暗念叨,所谓高山茶园专列,即非茶园专列,是名茶园专列,只是有一锥之地立足而已,索性学锡兰人,印度人,把屁股安放在车门台阶处,把双腿双脚放逐在祖母绿般的高山茶园中,自然如此,入乡随俗如此,也是对得起文艺亲年的称号了。
火车速度不快,我估摸着也就40-50公里时速,火车的门是永远不关的,不禁佩服起斯里兰卡人了,门敞开着一来解决通风问题;二来可以悬挂更多的人以增加运力;再则风景无遮更是美意一片。就这么摇晃着,我也渐渐内心平静,开始掏出相机,抓住一切机会在车厢里抓拍,每到一个站点,观察着迎来送往的人,他们丰富的表情,鲜明的性格,让我的照相机咔擦个不停。
伍
??
车站与车厢是故事酝酿和开始的地方
我曾经无数次搭乘过国内的高铁,小时候也坐过绿皮火车,近几年也频繁地体验过法国的高铁、奥地利瑞士的高山火车。然而在热带,在如此拥挤又如此独特的火车上体验挥汗如雨,眼前挤过叫卖的小贩,杂耍的艺人,拖儿带女的一家人,还有全程外挂的本地人,我的感触完全不同。
我想最最不同的在于目的变了,搭乘火车俨然不是为了实现交通目的,严格说也不是为了体验文艺青年的内心情结,而是真的想在火车上搞点人文创作。于是,我从一个车厢游走到另一个,我奋力地抓住相机又伺机探出身子去拍摄风景与人的互动。
每个一个站点,我都异常地振奋,试图去探索人与人,人与车站,人与旅途的种种多元复杂关系,我拍下包裹着沙丽喜形于色的锡兰妇女;拍下西方游客挥手告别的身影;拍到静坐在车里,探出头来凝视前方的小小少年;还有明眸皓齿皮肤黝黑但神态好奇的锡兰儿童,这样的注视与寻觅是以往任何一次火车体验所不具有的。
我在想,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车站一定是一个又一个可以树立里程碑的地方,故事上演,故事结束,一刹那又一刹那的堆积和合,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就我而言,旅行让我思维发散驰骋,或许在深度和触角方面是在家安定时所不同的。
陆
相由心生,温暖和善意让你如此美好
?斯里兰卡给我最鲜明的印象是那一张张善意的笑脸,孩子清澈的眼眸,姑娘善
睐的明眸,即便是中年人,老年人,他们的眼神都透露出一种干净。
街头抓拍人,一般他们很少拒绝,偶尔有用手挡脸的,但依旧友好而不愤怒,也不像尼泊尔或柬埔寨那边的人,拍照大都索要钱,锡兰人面对着镜头温暖而羞涩地凝视着,他们很少眨眼,那大而亮的眼眸能清晰地映射我的镜头以及拍摄中的我。
也有路人主动要求我给他们拍照,有拍个人的,也有全家合影的,每当我给他们看相机屏幕的时候他们会非常满足地笑并用英语说谢谢!
有人说佛陀释迦摩尼曾三次来到过斯里兰卡,现在的斯里兰卡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或许是佛教滋养了他们的心性,所以他们的举手投足是那么的自在而饱含善意。
或许是我个人知见的局限,但我窃以为,相由心生,善意和温暖最不容易伪装,我镜头中的你们啊,都是美美的。
此文为斯里兰卡行摄见闻之一,后续即将推出续篇,期待您继续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是多少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