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 “历史魔幻现实主义神话巨作”,包罗万千、千奇百怪,为现代奇幻电影、小说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这里的证实其实也不算证实,只是比较符合书中的描写,毕竟山海经年代久远,谁也不知道祖先到底看到的、听说的是个啥。比如说古人看到孔雀,可能说一种走路的全身多彩的神奇鸟,要不是孔雀还在估计现代人也不信。01美人鱼知道吗?就是很漂亮的那种?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北次三经》的人鱼、《中次七经》之缔鱼、《海外西经》之龙鱼、《海内北经》的陵鱼等都指赤鱬。你以为的赤鱬
其实这货的真实面目是这样的。
送你个美人鱼要不要?
02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日行千里,尾长于身的妖怪。老虎大小的身子。因为它只吃自然死亡的动物尸体的肉,因此是有名的仁兽。你可能认为它是这样的
现在看起来比较像的也就是这货了
驺虞----雪豹是一种只生活在雪线附近的大型猫科动物,分布极为稀少。雪豹皎洁的白色长毛中布满黑色不规则环纹,其外形最有特色的是在所有猫科中独具一格的又长又粗的蓬松大尾巴,也与从远古到近代传言中“尾长于身”契合,甚至是所有考据观点中 相符的。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山岩栖动物,雪豹昼伏夜出,不喜在草地和林间穿行,只在傍晚沿着石崖和溪涧的固定路线觅食,这一特性与古人描述中”不踏生刍“的细节惊人的相符。雪山环境恶劣,猎豹会将猎物埋在雪地里,等食物短缺重新挖出来充饥的记录,也从无有过袭击人类的良好记录,也就是不主动杀生只吃"自死之物”的仁兽。03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可怕的蛊雕应该这样的
而现在菲律宾国鸟-食猿雕,就能很好的匹配
村庄附近,食猿雕还经常捕杀狗、猪等家畜,在啄食猴子时十分凶残,也有袭击过小孩的纪录。04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杞。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山海经中所描绘的犰狳
样子像兔子,有鹰的眼睛,鸟的嘴巴,蛇的尾巴,见人就装死,被叫做犰狳,叫声就是名字的读音这货像吧?
05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形状像马,白头,通身是老虎的斑纹,尾巴是红色的,鸣叫起来像是有人在唱歌。它名字叫做鹿蜀。那有可能现在就是这货——??狓
06“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郭璞注《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则云:“太平则出而为瑞”,又为祯祥之物
九尾狐,好神秘,好高大上,那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有人说九尾狐,可能不是指九个尾巴的狐狸,而是九节狐狸的意思,俗称“九节狼”,学名小熊猫!其实会不会是这货呢?
07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长着鸟的嘴,生有翅膀,吃海中的鱼,凭借着翅膀行走。
理想中可能是这样的
现实中这货比较符合描述
08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相柳
蛇身九头,食人无数。它喷出来的水比洪水还厉害,又苦又辣,吃了就会送命,因此,这种水泽连禽兽也不能生活九个头,难道是这样?
太惊悚了吧,指定不对。
这里的九,这里实际上是通“鸠”,古代鸽子一类的动物。《庄子·天下》:“九杂天下之川。”相柳(相繇)九首,不是说它有九个头,而是说,“鸠头”,即这种动物的头象鸽子头
所以,这货就差不多了。眼镜蛇哇,喷出的*液*性很强,“九”头
09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外形大小像鲤鱼,长着鸟翅膀,斑白的花纹白白色的头,红色的嘴,经常游走于东海,在夜晚飞行,声音像鸾鸡,它的味道酸中带甜,吃了可以治癫狂病。文鳐鱼一出现天下就会大丰收。
看,能飞的鱼,说出来你不信,现代也还有能飞的鱼,古时候数量可能更多,形成大规模的洄游,洄游规模大,说明今年气候好风调雨顺,天下丰收,也说明可以捕获到更多的飞鱼?(大规模飞鱼的消失是不是也与捕猎相关?)01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样子像老鼠,兔头(菟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虎),幼兽的身体,其声音像狗的吼叫。用自己的尾巴来飞,叫耳鼠。
耳鼠,可以飞哦,这货怎么样?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
其实就是犀牛啦,我觉得这个比较吻合的,当然也可能是已经灭绝的外貌和犀牛比较像的生物
现在在我们国家见到犀牛不容易,因为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本地品种--中原犀牛种,在1922年因为人类卑劣的行为而猎杀,就此灭绝。
古时候我们的*队就曾经用犀牛来做武器,近代犀牛角更是成为 品。
可怜的中原犀牛。。。原本可是上古凶兽啊!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人面蛇身,红色。它的两只眼睛,一只代表太阳,一只代表月亮。它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但是如果它同时睁开两只眼睛,大地就会被酷热烤焦。烛阴不食不息,口中衔烛,放出的神光照耀整个大地很明显,这创造神其实是个自然气象,古代人民对气象的崇拜。烛阴的吹气会导致大风,因此认为冬天就是它在用力吹气,而夏天则是它轻微的吐气。综上所述烛阴呢,很可能其实是北极光啦!
《山海经》中对于烛龙神的描绘,虽然渗杂了神话色彩,但与许多自然神话一样,多半是古人根据实际观察的现象而加以记录的,那它是种什麼自然现象在古人头脑中的反映?如果我们将我国古籍中关于烛龙神的形态和北极圈内所发生的昼夜变化,北极光等相比较,就会惊奇地发现《山海经》中对烛龙神的记述,正是对北极光最详尽生动的描绘。关于山海经衍生的小说,在这里我特别推荐树下野狐先生写作的《搜神记》、《蛮荒记》、《不周记》,非常精彩、爱不释手!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彩回顾
做一个文字里孤独的流浪者
一般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成好女人
致爱风景,只因曾经所有路过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
老歌如酒,年深愈醉
人都习惯去讲述别人的故事,假装自己是个倾听者
一支笔,一页素笺
欢迎来稿
qq.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诚信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