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飞鱼说史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指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古代娱乐水平受限,文人比拼内力途径单一的情况下,对对子倒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也正是因为此,历史上才得以留下数不尽的经典对联。
乾隆年间,有一个叫做秦大士的人,此人自幼便聪明异常,10岁能写诗文,23岁高中了举人,38岁成为了清朝开国以后的第43位状元。
秦大士是秦桧次兄秦梓的后代,所以当时不少人就拿秦桧来调侃秦大士。
有一次,秦大士就和一群友人游览岳王坟,坟前有秦桧夫妇的跪像,两边还有以秦桧夫妇互相埋怨的口吻撰写的一副楹联。
上联是: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下联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还别说,这对联真是经典,对得也是相当工整,为了戏虐秦大士这位状元和秦桧关系,就要求秦大士题一副对联来纪念一下。
秦大士苦苦一笑,自然知晓这是友人的为难,但他却不慌不忙,提笔写下了: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对联一出,友人皆感叹,纷纷赞叹秦大士博学多识,而杭州西湖也自此多了一段佳话,经典的对联千千万,还有一些看似不像对联的对子,也流传了下来。
比如说这副只用一字组成的奇特对联,上下联完全一样,豆芽小贩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后直呼:这对联放我家门口太合适了。
这副对联便是至今在浙江绍兴一代非常有名气的“长”字对联,我们一起来看。
01奇特对联:我只有一个字,上联、下联和横批都是这个字
对对子是一门学问,没有高深的文学功底,是很难能对出一个漂亮的、让人满意的下联,当然也有些经典上联,至今依然没有让人满意的下联。
而我们本次要说这个对联就非常奇特。
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是:长长长长。
看到这里,想必会有人说,我一口盐汽水喷你脸上,这是哪门子的对联,哪有这样的对联,分明是一个“长”字写了好多遍,这有什么意思呢,只有懒得动脑筋的人才能想到这样的下联吧?
其实并不然,因为“长”这个字,是个多音多义字,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这一对联虽然看似不像对联,但却又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么究竟该怎么读呢?
02豆芽小贩:我看到这副对联都蒙圈了,知道怎么读后,决定挂在门口
“长”的读音有两个,分别是cháng和zhǎng,不同的读音意思也不一样,前者是名词指空间距离,后者是动词,表示长大,成长。
所以有人就认为上联就是读七个zhǎng,下联就读七个cháng,横批就读zhǎngzhǎngchángcháng,当真是完美。
可是这样的话,这对联就没有意思了,想要知道正确的读音就要先知道断句,断句是这样的:
长长,长长,长长长。
所以正确的读法是:
上联:chángzhǎng,chángzhǎng,chángchángzhǎng。
下联:zhǎngcháng,zhǎngcháng,zhǎngzhǎngcháng。
横批:chángzhǎng,zhǎngcháng。
而上联的意思是经常长经常长,下联的意思便是要长更加长点,横批自然是对上下联的总结,可谓是相当精妙,而这副对联描写的便是农夫对农作物或者其他种植物的期盼,当然也非常适合豆芽小贩,其实这副对联本来也正是写给豆芽小贩的。
03徐渭:纪晓岚和唐伯虎,你们俩别争了,这是我写的
知晓了这副对联的读音和意思之后,是不是觉得这副对联很精妙,那么写下这副对联的人究竟是谁呢?
有人说是大才子唐伯虎,也有人说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所有权和解释权应该在明朝大才子徐渭那里。
徐渭,浙江绍兴人,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军事家,地地道道的大才子,尤其是徐渭的画,堪称一绝,那么他为何会写下这副对联呢?
话说有一天,徐渭走在大街上,碰到了一位卖豆芽的老人,由于徐渭名气很高,这老人就请徐渭给他的摊位写一副对联,也好拉拉人气。
徐渭也不是那种不接地气的人,当即大笔一挥,写出了上副的“长”字对联,起初卖豆芽的老人还以为徐渭是故意糊弄自己的,当徐渭耐心地解释了一番,老人喜笑颜开,并把这副对联悬挂在了自己的摊位上。
后来这副对联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也流传了下来,成为了绍兴当地不少人都熟知的一副对联。
说到这,不少人或许会说尽管意思不一样,但应该不算是对联,其实对联的形式有很多种,但都必须具备下面这些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而我们再来看看这徐渭的这副“长”字对联,这些特点也几乎都具备了,只不过这副对联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多音多义,看起来不太像对联罢了。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对对联十分着迷,尤其是古时候文人对得并不完美的对联,更想着挑战一番。
比如说这个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就有不少人对出了相当有意境的对联,那么您会怎么对呢?
不妨写出您的下联,让大家一起欣赏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