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黑白文艺范,联邦德国首款自制驱逐

汉堡级驱逐舰,也作级驱逐舰(KlasseHambugr),是联邦德国海军战后唯一自主建造的驱逐舰型号。建造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同级4艘的汉堡级驱逐舰,以吨以上的排水量,成为联邦德国海军当时最大的作战舰只。早在年,联邦国防军建立之初,德国海军就计划自主建造驱逐舰级别的战舰,当时的计划代号为55型驱逐舰(Zerstrer55),原计划建造12艘,最终削减为4艘,是为汉堡级。年1月29日,首舰D-Hamburg汉堡号在位于汉堡的斯图尔肯船厂(H.C.StülckenSohn)铺下龙骨,年3月26日下水。斯图尔肯船厂虽然是成立于年的老牌企业,但在军用领域一直默默无闻,即使在二战时期也并非海军的造船主力,仅仅在至年间为海军建造了数十艘VII型潜艇,在年后作为分包商参与建造了XXI型潜艇的部分舱段。中标建造汉堡级驱逐舰,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斯图尔肯船厂正好扩建了船厂设备,配合新工艺的采用,在建造成本上控制的较好,另一方面也在于当时其他更大型的船厂,例如Blohm+Voss,尚未从战争的破坏中复苏过来,还没有完成转制,尚不能够重新接手建造军用舰只。不过,在北约确立了重建德国武装的策略后,类似斯图尔肯这样的企业,面对大量的军备合同,便无力应付了,在完成汉堡级驱逐舰和科隆级护卫舰的建造后,便被重新崛起的Blohm+Voss吞并。首舰汉堡号建造期间,发生了一起燃气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造成了建造工期的延误,所以汉堡号的入役时间被推迟至年。次舰D-Schleswig-Holstein,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年8月20日下水,年10月12日服役。D-Bayern巴伐利亚号年8月14日下水,年7月6日服役。D-Hessen黑森号年5月4日下水,年10月8日服役。各舰的命名名义上采用联邦州的名字,不过,这些名字在历史上早有多艘战舰采用。汉堡号最早是石-荷战争时期的蒸汽明轮护卫舰,年时的汉堡号是帝国海军的轻巡洋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巴伐利亚,黑森则都是曾经的战列舰。汉堡级舰采用钢质平甲板舰体设计,舰身主体3层甲板,分为14个防水隔舱。上层结构分为5层甲板,高耸的上层结构也使得汉堡级在海军有个“摩天楼“的绰号。最初采用开放式顶部舰桥,为减重,上层建筑部分采用铝合金建材。具备全舰核生化防护能力。动力系统采用4台高压蒸汽锅炉,蒸汽量70吨/小时,汽温度,总功率马力。双轴双桨,双舵。航速35节,续航力海里/13节。6台马力千瓦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武备方面,在建成之初,装备有4座毫米DPL/55CreusotLoire舰炮,DP意为Doppelter-Zweck,两用型舰炮,即可对付水面目标,也具有对空防御能力。4座BoforstypeMod58II双联装40毫米高炮。5具毫米反舰鱼雷发射管,3具为舰首鱼雷,另外2具位于舰尾。2具毫米单管ToRoUJ2反潜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Mk44-1或海蛇反潜鱼雷。反潜武器除了鱼雷,另有两座4联装Bofors毫米反潜火箭发射器以及深水炸弹施放导轨。执行布雷任务时,根据水雷型号,可携带80至枚水雷。雷达方面,采用荷兰电信设备公司的SGR/12,SGR/04对海对空搜索雷达,KelvinHughes的KH-14导航雷达。早期采用荷兰电信设备公司的M4/2火控系统。年11月1日起,汉堡号交由Blohm+Voss船厂进行升级改装,主要目的在于添加飞鱼反舰导弹系统,为此,拆除了舰体后部第三座毫米舰炮,换作两组双联装飞鱼反舰导弹发射架。对海对空搜索雷达升级为SGR/10,SGR/04,火控系统升级为M2/2-14Du系统,以及原用于级快艇的PALIS电子武器控制系统。另外加装Link11数据链。原舰首舰尾固定式鱼雷管拆除,增添两具单管反潜鱼雷发射管,40毫米高炮换装为Mod64型。舰桥改为封闭式。至年12月11日改装完成,随后即进行了飞鱼反舰导弹的试射,年2月22日重新交付海军使用。其余三舰也先后照此改装,改装后的汉堡级,重新赋予A级的型别。汉堡级驱逐舰配备了比较多样的武器装备,可以胜任多种作战任务,即可执行反舰反潜作战,也能够利用本身的火炮支援登陆作战,并具有较强的布雷能力。然而自始至终,汉堡级的电子设备都落后于同时期的主流配备,使其整体作战性能受到制约,过分高大的上层结构,对本舰的稳定性与适航性也有不利影响。总体上,在联邦德国海军,为数不多的汉堡级属于过渡型的装备,开创了自造大型战舰的先河,为后来的新型战舰的设计建造打下了基础。长米,宽13.4米,吃水5.2米排水量吨航速35节,续航力海里/13节舰员人,其中军官20人更多德国海军老照片,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zq/16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