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拾遗丨寻踪云南历史上的象迹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

      

前言

象已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亚洲象是亚洲 的陆地动物,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大大缩小。

今天,小编就通过史志中关于大象的记述,呈现大象在古代滇民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和*事冲突中的重要地位。

    

滇象的生活习性

历史上,象在云南屡有出现,昆明城内建有象房、象馆,有以象眼命名的街道,中转接待边疆或友邻进贡的驯象,还有专门用于敬献的舞乐象。云南一带的战争也常有驯象参战,作战勇猛。

野象栖息的环境,不但要求湿热的气候,也要有一定的海拔,但超过一定高度的高山也是不适应的。近年滇南野象活动范围,偶尔在普洱市思茅区南部可见,野象活动海拔上限在米左右。通过对大象在云南境内珍稀物种的史料解析,可了解云南境内的气候变迁和环境差异,发现大象一些平常不为大家知晓的习性,如《滇南本草》记载其喜食酸饺(草),可算异闻:“酸饺,味甘酸,性平。治酒化为痰,隔于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钱。象最喜食。”

象对古滇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象是古滇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交通工具,负重致远,如同中原之牛马,至于象,可以贡,可以战。“乘象、象耕”是越人最典型的文化特征之一,司马迁《史记》把滇越称之为“乘象国”,袁康《越绝书》有关于“象耕鸟田”的记录,樊绰《云南志》更记“象,开南已南多有之。或捉得人家多养之,以代耕田也。”(译:象,云南以南有很多的,很多人抓大象饲养,并用大象代替耕田。)云南文山广南县文庙中至今保存有一面“象耕”石刻,刻画大象牵犁耕作,旁边是树枝、花草和云朵。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乘象国”

象在生产劳作之余,又在*事冲突中充当前锋破敌之角色。“天启间,安效良叛,攻马龙,调景东士兵统象兵逆战,一象奋勇冲阵,士兵乘之,大破蛮兵。象归营,犹气勃勃始毙,箭镞满身。巡抚王佐立碑建坊,葬之马龙北关外,表曰忠勇义象。(译:万历十九年,贵州水西安帮彦反,率20万大*犯云南,兵至马龙后山,云南总兵调景东土司率领象队与之对抗,大象*队奋勇向前,冲锋陷阵,全*气势高涨,乘胜追击,使安帮彦溃不成*。其中一些大象归营后,浑身插满箭镞,气息奄奄没多久便死了。巡抚王佐在马龙州北建坊,祭奠此忠勇义象。)此事著于《黔书》及《滇志》。

三国演义连环画《七擒孟获》中的象战场面

以象衍生的副产品,也见诸史志,“楚雄竹箸,极细而圆,染斑痕,两端镶象牙,极雅致。然太轻滑,举菜不甚便,随意置诸几案,更可滚落于地,宴客用之恐易于失礼。”(译:“楚雄竹筷子,极细小而圆,染斑痕,两端镶嵌象牙,最雅致。然而太轻滑,夹菜不太方便,随意放在桌,便会滚落在地上,宴请客人时很容易失礼。”)

清末民初,云南省城昆明在市面上营业的所有行业,据罗养儒先生统计,约三百五六十行,其中就有象牙行,专卖象牙;有象牙铺,专卖一切象牙器具。“在吹烟时代,象牙铺的生意 ,以牙烟盒、牙口底、牙烟袋杆、牙神手最能行销也;有雕牙行,此专雕一切象牙器具上花纹,图章上狮子,或烟盒上之狮虎或云蝠。”(译:在吹烟时代,象牙铺的生意 ,以象牙烟盒、象牙烟袋杆等 卖;有象牙雕刻店,专门雕刻象牙器具上花纹,在象牙印章上雕刻狮子,有的在烟盒子上雕刻狮子老虎或者蝙蝠。)

以象衍生的副产品——象牙

象是古滇贡赋之常物

历史上滇地边夷向中央*府进贡象成为一种常例,自商周至明清,滇地贡象之事不绝于书。“土司进贡,重在驯象,玉佛、金塔,不过借以陪陈。”(译:当地官员进献贡,重要的是大象,而玉佛像、金子塔,不过是大象的陪衬品。)

贡献活动又以云南诸土司地最积极踊跃,如威远州(唐南诏银生府地,旧为濮落杂蛮所居),“永乐三年(年),(土官)算*进象、马方物谢,颁降敕谕金字红牌,赐之金带、织金文绮、袭衣及银钞、锦币……”(译:永乐三年,土司进贡大象、马匹等,永乐皇帝颁布了特赦令,并赐予他金带、织金文绮、衣服和银钞、锦帛……)此外,《明史》中还有多处贡象记载,涉及云南多个地方。

《滇海虞衡志》卷七记载“象出云南诸土司”

正因有以上种种需求,贡象不仅价高,运费成本亦颇昂,“象,产缅甸之摆古,距永昌可四千余里,莽酋居焉。得象驯而习之,以供战阵。其枭者值千金,贡象可三百金,景东土官尝畜以备宣索。”(译:象,产自于缅甸的摆古,距永昌四千里,王莽酋长住在那里。把象驯服之后并让学习打仗,以提供战场。有比较厉害的价值千金,而贡象可以达到三百金,景东土司曾经储备了很多,以备不时之需。)

为象设置专门机构

明代云南土司地设有专门看管象之场所。年,徐霞客游历途中曾亲眼所见:“八月初八日……冈头有村,倚西冈东向,是为象庄,此未改流时土酋猛廷瑞畜象之所也。”(译:八月初八日……冈头上有个村庄,背靠西冈面向东,这是象庄,是当地酋长猛廷瑞养象的地方。)

昆明亦建有象房,专门负责接待贡象。罗养儒《云南掌故》卷十五《象房》载:“缅甸与安南,……此两国贡象来,都是先到云南,再出贵州而北上,然来到云南,在昆明地方,必有若干日之耽搁。在未能前行时,自应有一适当地处以居象。报国寺之大门前,靠近东门城埂脚处,有阔大房屋若干间,名曰象房,象来即居于此,象猡亦同住于此。象去后,此屋固是空着,而官方则派有一姓方之昆明人,常住于其间,专司象房内一切事务,时人则称之为方象猡。象猡亦写作象娜。”(译:缅甸与安南,……这两国进贡大象来,都是先到云南,再从贵州往上,但是来到云南,在昆明地区,会有几天的耽搁。在不能前走的时候,就有一个适合大象居住的地方。报国寺的大门前,靠近东门城埂脚处,有宽大的房屋若干间,称为象房,贡象就居住在这,象猡也同住在这。大象走后,这房子就是空着,而官方则派一个姓方的昆明人,常住在这里,专门负责象房内一切事务,当时人就称之为“方象猡”,象猡也写作象娜。)

大象表演

罗养儒先生还记载了昆明象眼街的名称来历:“象眼街,以街中间之地面上,嵌有石头数块,逗(斗)成个象的头面,有眼,有鼻,有耳,且刻出纹路,是十足的一个象的头面。考求嵌此形象于地面之根由,传云:清初某年,缅贡象莅滇,象行至此街中间,下跪良久,始起而行,故凿象形貌于此,以纪其事。”(译:清初某年,缅甸进贡大象在云南省,大象走到这条街的时候,跪了很久,才开始走,所以在建造了大象雕塑在这里,以纪其事。)

象为吉祥之物

白象祝福

诸邻邦交好之珍物。历史上云南周边地方也产象,并把其作为主要贡赋进献中国。

民间文化传播之承载者。象被视为吉祥之物,民间有舞象传统。古时岭南多象,秦在左江流域曾设象郡,明广西还设有驯象卫,有象耕、象舞之习尚,如今象在广西早已绝迹,但象舞作为壮族的传统游艺形式至今犹存。舞象也是云南土司在隆重节日及招待重要使臣时的重要表演节目之一。“舞象,刘恂曾奉使云南。彼中豪族,各家养象,负重致远,如中土之畜牛马也。蛮王宴汉使于百花楼,楼前入舞象,曲动乐作,优倡引入象,以金羁络首,锦绣垂身,随拍腾蹋,动头摇尾,皆合节奏。”(译:象舞,刘恂曾奉命出使云南。那里的富豪家族,都在自家庭院里养着大象,像中国饲养牛马一样。云南王在百花楼宴请刘恂,楼前表演象舞,曲动奏乐,有个艺人引导大象,大象以金羁络头,锦绣垂身,随拍腾踏,动头摇尾,都符合节奏。)

全程网络推广·博拉飞鱼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中科白癜风双节惠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zq/1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