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解密》第59期:
面对浙江郑泌昌和何茂才“打着织造局牌子买田”事件,严嵩和严世藩父子产生了争执,但最终分析出原因所在,并开始重新布局浙江,试图挽回劣势。
严嵩最终下达的命令就是放弃继续压榨百姓,转而冲浙江的丝绸商下手,并说出了一句名言:
“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听说商人能闹翻了天!”
也等于宣判了浙江首富沈一石的覆亡……
《大明王朝解密》第59期:大明王朝:被嘉靖帝派往浙江的锦衣卫,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
一、
因为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牌子低价买田,此消息被杨金水传到了京城,以此引发了一场海啸,海啸的主角就是嘉靖帝。
嘉靖帝同时敲打了吕芳和严嵩父子,让他们无论如何消除影响;裕王又跟清流派蠢蠢欲动,时刻准备以此弹劾严*;严嵩和严世藩又争论一番,最终决定派胡宗宪去收拾残局;海瑞跟沈一石在淳安又是一番较量,结果“低价买田”变成了“奉旨赈灾”。
与此同时,嘉靖帝派来的锦衣卫已经跟杨金水接上了头,浙江战场再次加入了新的势力,新的斗争也即将来临。
织造局府上,杨金水正在宴请四个锦衣卫,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三腿一坛,分别是羊腿、狗腿和猪腿,以及一坛酒,几个锦衣卫正在大口啃着肉。
这里提到了锦衣卫,来给大家简单讲述一下锦衣卫的历史:
看这个名字,锦衣,我们有一句成语叫“锦衣夜行”,意思可不是说锦衣卫的人晚上行走。成语的意思是说,穿着华丽的衣服夜行,别人是看不到的,这个成语出自《史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说的是项羽攻占咸阳之后,有人劝他定都,结果他却急于回乡,并说出来上面一番话来,意思就是讲自己当上了大官,不回老家炫耀一番,岂不是锦衣夜行?
而锦衣卫最开始设立的时候是皇家侍卫亲兵以及仪仗队,因为有仪仗队的身份,所以衣着相当华丽,我们看电影中的锦衣卫,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鱼服可是仅次于蟒袍服的礼服,绣春刀则更是宝贝,如果不是皇帝御赐,那是不可以随意佩戴的。
所以,锦衣卫的地位相当高,本来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是为了驾驭不法群臣的,可惜越到后面越过分,比如明史中记载的两件大案:
“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二、
也正是因为此,后来的朱元璋又废掉了锦衣卫,等到了朱棣上位后,再次设立锦衣卫,并在嘉靖帝时锦衣卫权力再次达到顶峰,锦衣卫这个部门直到南明朱由榔到了缅甸避难时还存在,后来在咒水之难时全*覆没,至此锦衣卫才消失……
回到剧情中,嘉靖帝派来的锦衣卫,权力相当之大,像郑泌昌何茂才这种地方大员,根本在锦衣卫的眼中毫无地位。
在《大明王朝》的书中有一段关于锦衣卫选人的标准描写:
“第一便是擅走……第二便是擅跳……第三便是擅斗……据说还有马功,就是能七天七晚不坐不躺,两条腿轮流踩在地上睡觉……”
之所以这是一部神剧,就在于细节上面的铺垫,有了这段描述,后来的齐大柱加入锦衣卫也就顺理成章了……
此时的杨金水并不知道淳安的“打着织造局牌子低价买田”已经变成了“奉旨赈灾”,还在一个劲的给锦衣卫的人献殷勤:
“到哪吃哪的东西,浙江就是这绍兴的*酒好,极品就是这三十年的女儿红……”
末了还提到锦衣卫的兄弟们走的时候,别忘带一些给京里的弟兄喝,这杨金水还是颇会办事的,送礼嘛,最好就是特产,越贵越好,给锦衣卫送女儿红再好不过了。
剧中这一段几个人互相打趣,不要觉得对剧情毫无关系,其实很重要: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锦衣卫首领朱七是跟杨金水关系不错的,毕竟都是宫里的人,他们互相打趣,更能体现这种关系的特别。
其次,谈正事之前,尤其是这种抓人的正事,最好放松一下,不然一上来就打打杀杀太晦气,不符合杨金水接尘的气氛。
最后,通过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杨金水的装疯,做好了铺垫。
三、
其中一个锦衣卫问杨金水:
“这*酒为什么叫女儿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