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台湾旅行很多次,特别喜欢那条碧蓝的东海岸线,时而温柔时而险峻,也喜欢横穿中央山脉,一路从清境开到太鲁阁。那天,原住民导游朋友就是这样开车边讲述着原住民的历史。我问,台湾有多少这样的民族?“最早有九个,现在有十几个,越来越多了呐。”提到的那些名字里,有常在电视里听到的阿美族,也有名留台湾影史的赛德克。
同车有人问道,没有“高山族”吗?她说,台湾没有“高山族”啊,我们现在都不会这样讲啦!
其实,“高山族”这个名字目前只是大陆*府对台湾所有南岛语族的统称,纳入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中的一朵。但仔细了解原住民的历史,才发现那是一个个不同于彼此的故事,包含了流离失所、迁徙移居、饱受歧视、文化冲击等复杂和辛酸,也包含坚持抗争、民族意识觉醒和艰辛寻求社会认同的坚毅和乐观。本编辑部的台湾小编David就曾对此事发表看法说:“从清朝到日本人到国民*,原住民史其实就是不停应付外来移民的历史。他们的土地和资源被掠夺,生活方式被改变,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在台湾历史中,原住民一直都是受伤最深的,几次都被压迫到只剩一点气息。但纵使有这样的血泪史,他们都挺过来了,依然开开心心地喝酒,开开心心地唱歌,族人团结在一起。有时看着他们,我都觉得好羡慕啊。”
那么,到底什么是台湾原住民族?(下划线为*府认定原住民族,由于拉阿鲁哇和卡那卡那富两族在去年刚刚认定,因此不在本图中。)
原住民一般泛指在17世纪大陆沿海地区人民尚未大量移民台湾(没错就是明郑时期)之前,就已经居住在台湾及其周边岛屿的人们。语言和文化上他们属于南岛语族,但对起源现在说法不一:一说台湾是南岛语族的祖居地然后向外扩散,一说认为其发源于岛外,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公元前年,一些族群就从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入台。17世纪后,住在西岸平地的人民率先迎来了大量移民,也随之而来了掠夺甚至屠杀,不过中央山脉这道天然屏障,依然让移民难以轻易抵达山上和东岸地区。到时,这些民族被称为“番族”,并用“平埔番”、“高山番”或者“熟番”、“生番”来简要划分出是否归顺朝廷。彼时朝廷开始“开山抚番”,引起了一些族群的抗清,例如撒奇莱雅族的“加礼宛事件”。到了,普遍认为平埔族大多已被汉化(其实平埔族的土地也基本被压榨干净)。*府利用教育同化和镇压讨伐来主要治理高山族群,经济上的压迫等也引起了原住民激烈反抗,例如赛德克族的“雾社事件”。此后为了避免“番人”这个歧视性的称呼带来更多麻烦,便改称他们作“高砂族”。年后,国民*府也带来了两百万的*民安置在南投、花东等地,大规模开山开路,原住民保留地也被视为国有土地。高砂族被改回了高山族,又称“山地同胞”。但是,一来并非所有所谓的“高山族”都居住在山上,这种称呼过于笼统和不准确,二来此类名称带有一定的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色彩,因此尊重原住民的意愿,民国83年(),*府将宪法增修条文正名“原住民”;民国86年()第四次修宪正式将“原住民族”入宪,确立其民族属性的集体权利;又在民国87年()成立了原住民族委员会,开始制定认定办法,在最早认定的九族以上,慢慢添加新的官方承认民族。然而这个过程充满了不易。朋友说,别看现在大家都以是原住民为骄傲,我小时候啊原住民是很受到歧视的,那时候出去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份。虽然*府从年开始就不再强制族人拥有“汉名”,相继推出过各种鼓励恢复使用传统姓名的计划,但因为怕受到异样眼光,恢复族名的人数到年都只有千人左右。我们也许是因为卑南族的张惠妹和纪晓君、阿美族的A-Lin和萧敬腾、布农族的王宏恩和排湾族的戴爱玲等等,认识到原住民很会唱歌这件事,但其实,张惠妹也曾在年出道时,被唱片公司担心会因为原住民的身份对演艺事业产生负面影响。近些年来,原住民的社会认同度才真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工艺技能被研究和保护起来,所在地的旅游业也越来越引人瞩目。经过历史长河中的各种坎坷,自由和平等的社会氛围仍需要更多时间的打磨,并需要有人为之奋斗。David说,“这20年里原住民的权利保障台湾也慢慢做出来了,不管在教育、社会服助、立法委员保障名额、司法程序特别保障,都是在慢慢补强,算是台湾社会对他们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偿吧。”所以,到台湾去旅游,去走走原住民的青山秀水和传统部落吧,别错过那太多的美丽。东部·最美花莲阿美族Amis人口:约20万分布:太平洋沿岸的平原和纵谷为主,主要为花莲、台东噶玛兰族Kavalan人口:约人分布:过去在宜兰,后迁居到花莲和台东原被归为阿美族,于年12月合法承认撒奇莱雅族Sakizaya人口:约人分布:主要在花莲县境内原被归为阿美族,于年1月合法承认阿美族似乎是我们听到过最多的名字,大概是因为中国好声音这种节目总是出现……这是人口最多的原住民族,所以也可能是因为基数大……他们有个标志性的“丰年祭”在每年的七月中到八月,除了庆祝丰收和感谢祖灵庇佑,也是让族人团聚、大展歌喉舞姿的时刻。上面说到的这位朋友便是阿美族人,不过在她看来嘛,阿美族最棒的当然是性格啦,永远的温和开朗,乐观主动。走花东纵谷或者海岸线都可以看到不少阿美族风情,无论是民俗还是风景都让人印象深刻。我曾在环境优美的鲤鱼潭看过萤火虫,在马太鞍湿地看阿美族如何用竹子构建一个三层的生态捕鱼结构,也曾在附近的红瓦屋餐厅尝到各种山地蔬菜和有特色的石头火锅。时间充足的话,更是不能错过太巴塱部落(目前 的原住民部落)看看 的“丰年祭”,以及到拥有24公里泛舟河段的秀姑峦溪泛舟漂流。花莲实在是一个值得反复拜访的地方。(火锅用槟榔叶晒干制成,用滚烫的石头烧开锅中的水和食物)
噶玛兰族,其实算作是平埔族(这个话题我们就暂不深究,欢迎后台讨论),族群意识非常强烈、文化特质也非常鲜明,哪怕在过去流离失所,也尽量在日常生活中保存噶玛兰文化,保留噶玛兰语。我们在东海岸线上游玩的时候路过,在一家噶玛兰风味餐厅大餐之余,也看到他们 的 工艺——用香蕉丝编织(没错就是食用性香蕉),将香蕉茎取出部分刮丝分线编织成布,能做成服饰手袋等各种实用的生活用品呐。
花莲古称「奇莱」,而奇莱二字就是「撒奇莱雅」的谐音,因他们世居花东纵谷北端,所以此地用「奇莱」命名。年在清朝的“开山抚番”中,噶玛兰族和撒奇莱雅族联合对抗清兵,发生了“加礼宛事件”。战败后撒奇莱雅族的首领被处以凌迟,族人遭到大屠杀,幸存者躲进了阿美族受到了阿美族人的保护,从此开始了年隐姓埋名的流浪。日治时期日本对原住民进行分类注册时,他们害怕惨剧再度发生,就默默选择被归为阿美族,但事实上两族仅是语言就有差异七成。如今,他们终于走上无怨无悔的正名之路,并在年,恢复了已经停办了年的火神祭。
现在,我们仍可以去到花莲市西北方向的,在祭祀广场的八座石碑前,感受这一段历史的悲壮。
中北部山区·高山的刺青泰雅族Atayal人口:约8.6万分布最广,包括埔里至花莲线以北山区太鲁阁族Taroko人口:约3万原被归为泰雅族,于年1月合法承认赛德克族Seediq人口:约9千原被归为泰雅族,于年4月合法承认泰雅族是台湾分布最广的原住民族,所以在宜兰、桃园、苗栗甚至是台北的周边,都有机会亲近泰雅族的居住地,比如到乌来一日游,就可以泡泡温泉顺便尝尝泰雅婆婆的餐厅。
这三个民族曾经被归成一族,也确实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视彩虹桥为神灵桥,比如最有特色的文化——在面部刺纹。据说刺青的工具,是一支长约15公分的木棒一端装上牙刷状的金属针、一支长约25公分的棒状木槌以及由炉火中取得木炭所制成的墨汁。“被刺青者呈躺卧状,再由刺青的人单手将金属针部分置于其脸部,以木槌击之,所流出的血用薄竹片拭去后将木炭涂在脸上。”男子成年纹在上额和下巴,女子则是上额及两颊,这是对最勇敢最有技艺(男子的出草猎首和女子的熟稔织布)的认可和荣耀。但目前台湾仍保有纹面的,就只有零星几个九十以上高龄的老人了……清境农场是中部地区非常 的旅游景点,它座落在南投县仁爱乡的中部,由台中搭车上来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清境得名于蒋经国有感于此处“清新空气人君取,境地优雅是仙居”,而除去在让人心神宁静开阔的青青草原、观山牧场看绵羊以外,也可以多些时间,由清境到周边的各景点探访。
(仁爱乡旅游地图)
比如东南方向,就有一个“奥万大国家森林公园”,这附近就是泰雅族的,来这里的季节 的年底枫叶红(12月)或者年初樱花开(1-2月)。除此之外,还有别具特色的板岩地貌和一条山间很长的惊险吊桥。
(奥万大森林公园中的板岩地貌)
相对比较辛苦但风景超值的路线就是穿越中横公路去到花莲,经过 的。这里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 的观光胜地,但它其实有着与太鲁阁族息息相关的历史深度。他们曾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和生存,经历了最长的抗日战役。年,日本派两万多人兵分三路攻打太鲁阁族部落,他们以不到男丁的数量,顽强抵抗了三个月。所以说,日本统治台湾50年,却最终只统治到太鲁阁这个顽强的民族三十二年。
(九曲洞步道来源/太鲁阁国家公园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