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航导弹传统意义上是指依靠弹体产生的空气动力和发动机推力在大气层内沿机动多变弹道飞行的导弹。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应用以来,它历经7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形似飞机、等高、等速、直进式飞行,型号单一、系统简单的武器装备发展成为现在的外形各异、弹道多变、系统复杂、射程远中近覆盖、空域高中低齐全、速度亚超搭配、作战灵活、任务多样的飞航导弹家族,成为现代战争中用途最广、品种最多、数量 、技术最复杂、效费比 的精确制导武器。那么,它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它的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呢?
“黑色记忆”——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年6月14日凌晨两点,一阵刺耳可怕的空袭警报声撕破伦敦的夜幕,两个形状奇特、来路不明的飞行物出现在漆黑的夜空。这两个酷似飞机的“怪物”穿越英吉利海峡,从数千米高空俯冲地面并引起剧烈爆炸,爆炸声震耳欲聋。瞬间,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爆炸的大坑、烧焦的碎片、倒塌的楼房和惨死的人群,眼前的一切引起了市民巨大的恐慌。而这两个不明飞行物正是德国研制的世界上首型飞航导弹——V-1导弹。
从 枚飞航导弹落地至年3月,短短几个月里,德国先后向伦敦和欧洲大陆一些地区发射V-1导弹多枚,震惊世界。尽管V-1导弹最终并没有挽救德国失败的厄运,但是V-1导弹在作战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巨大杀伤力留给英*和盟*的是一段永远无法释怀的黑色记忆。
光辉历程——屡建奇功战果卓著
二战时期初显身手的飞航导弹,在后续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得到广泛实战运用,以较小代价取得了辉煌战绩,引发由各国竞相研发、装备或引进,成为打赢和遏制现代局部战争的主要精确打击武器。时至今日,飞航导弹的发展已经历了多个阶段。
1 阶段(年之前)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导弹特点为等高、等速、“直进式”飞行,典型代表为德国研制并投入实战的V-1导弹,射程km,飞行高度m,飞行速度Ma0.5,是飞航导弹的鼻祖。
2第二阶段(年--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美国和苏联以V-1和V-2导弹技术为基础,按照不同的技术路线大力发展各自的飞航导弹。美国主要发展高空、亚声速、远程对地攻击的飞航导弹,如“沙蛇”、“大猎犬”等,但由于性能和精度较差,未装备部队。苏联则是以航母和水面舰艇为目标,发展低空、近程的反舰导弹,其中“П-15”(冥河)导弹的实战效果最为突出。
苏联研制的“冥河”反舰导弹
3第三阶段(年--年)是飞航导弹的大发展时期,以埃及在年10月采用冥河导弹击沉以色列的“艾拉特”号驱逐舰为开端,美国、苏联、西欧、中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重视发展飞航导弹,并走上“基本型、系列化”的道路,研制了许多系列的反舰导弹和对地攻击导弹。主要发展方向为近程、超低空、掠海飞行的亚声速反舰(对地)导弹和远程、超低空飞行的亚声速巡航导弹。其中,以色列研制的小型、低速、近程的“伽伯列”反舰导弹在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小艇对小艇”导弹战的成功范例;在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驱逐舰,更是成为飞航导弹作战应用的经典。到年为止,世界各国已经发展了多型代表性飞航导弹,如美国的战斧系列巡航导弹、常规空射系列巡航导弹等;法国的“飞鱼”系列导弹和奥托马特导弹,这些导弹在后续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中屡建奇功,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飞鱼”MM40
战斧巡航导弹
4第四阶段(年至今)飞航导弹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战武器,正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升原有性能,系列化创新发展。其中典型代表为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现已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从Block1发展到Block4,战技性能、智能化程度、实战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可从海、陆、空多平台发射的多用途巡航导弹系列。一方面,不断向智能化、体系化作战方向拓展,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射程km以上,具有高自主作战能力的远程反舰导弹(LRASM);挪威研制了采用高隐身外形和灵活任务规划,具有较高的综合突防和作战能力的NSM反舰导弹。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近水面/水下空间、临近空间突防通道,美、俄等国都在加大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投入,以X-51A、HSSW为代表的高超声速武器装备即将在年至年形成装备,飞航武器装备在新领域的实战能力正在形成。
挪威NSM反舰导弹
我国虽然在飞航导弹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历经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仿制改型-自行设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完整的、独立自主的设计、试验和生产体系,先后研制成功多个系列几十种飞航导弹,逐步形成射程覆盖近、中、远,飞行高度兼顾高、中、低空,飞行速度涵盖亚声速、超声速并向高超声速拓展,舰艇、潜艇、飞机、车辆多平台发射,海上、陆上多目标打击的飞航导弹家族,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成为我*精确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其中,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精彩亮相的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作为新一代飞航导弹武器装备体系的代表,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和CA型号在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节目的“中国新锐导弹首度公开——飞航式反舰导弹”中专题播出,引起巨大反响。
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
CA导弹
美好前景——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面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飞航导弹只有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与时俱进,为自身打造一个又一个法宝,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神奇铠甲”个法宝是“神奇铠甲”,即结构防护和抗干扰技术。随着防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飞航导弹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软硬对抗手段。软的包括各种箔条干扰、角反射体干扰、诱饵弹、干扰机干扰等,硬的包括各种类型拦截导弹和防空火炮,以及各国正在积极发展的地基/舰基激光武器等,这些都对飞航导弹造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在结构设计上采用抗激光毁伤加固技术,在导引头设计时采用抗干扰设计,采用自卫式干扰装置以及其它新型技术,为飞航导弹穿上“神奇铠甲”,使其面对敌方的软硬夹击,做到“百*不侵,岿然不动”。
2“隐身衣”第二个法宝是“隐身衣”,即新型雷达、红外和射频隐身技术。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空中预警机的普及和应用,使得飞航导弹通过超低空掠海/掠地飞行,利用地球曲率效应形成的雷达盲区隐蔽突防的方式逐渐失效,对飞航导弹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要采用各种新型隐身手段来降低飞航导弹的被探测概率,如在结构外形上采用隐身设计,降低各个方向的雷达反射面积,实现从现有的单方向隐身发展到未来的多方位隐身乃至全方位隐身;通过降低发动机进气道和喷管的红外特性;通过采用超材料、等离子隐身等新型技术,实现从现有的单波段隐身发展到多波段隐身乃至全波段隐身。飞航导弹穿上全能“隐身衣”之后,敌人无论是在陆地、海洋、空中甚至太空中,无论采用雷达还是红外探测手段,都看不见、看不真,更不用说去摸得着、拦得住,从而实现来无影去无踪,让人敌防不胜防。
3“最强大脑”第三个法宝是“最强大脑”,即先进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通过研究综合电子集成、弹上云计算等技术,为飞航导弹配备高性能、高精度的传感器、数据链和计算机,使飞航导弹具备“最强大脑”,可以随时获取外界的各种有用信息,包括己方天基和敌方的探测信息,并以最快速度做出 反应,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如在飞行中感知最危险或最重要的目标,并据此对攻击目标做出选择和调整,可选择目标合适的部位进行攻击,可在接近或侵入目标时选择 位置起爆,从而提高导弹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一招制敌、发发致命。
4“风火轮”第四个法宝是可上天入海、远近皆宜的“风火轮”,即新型动力技术。通过采用新型动力技术和机体推进一体化总体技术,让导弹具备全空域和跨介质的飞行能力,既能在水下高速航行又能在水面掠海高速飞行,既能在0~20km的空中超声速飞行又能在20~km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从而做到既能打击数十公里内的近距离目标又能打击数百到数千公里的远距离目标,既能打击水下潜艇、水面舰艇,又能打击空中飞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实现对各类目标在距离和高度上的无缝覆盖,让飞航导弹真正可以做到“上穷碧落下*泉”,从而达到天地虽大、敌人却无处藏身的效果。
相信穿上了“神奇铠甲”、披上“隐身衣”、配备了“最强大脑”和“风火轮”的飞航导弹在未来战争中将会大展神威,再创辉煌!
(文/谈华莹、姜百汇、史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