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七年后,孙虹重新回到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始她的博士深造。
「对我来说,读博是一个继续提升自我和认知世界的过程。我觉得自己应该去读更多的书,做更多的研究,用不一样的视角理解媒介、理解纪录片、理解真实影像。」对于为何选择回到学院继续深造,孙虹这样说道。
孙虹,级新闻学院本科生,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年回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为博士研究生,同时仍在进行纪录片创作。
文丨王金鹏
编辑丨岳颖
次听说孙虹是因为一部纪录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这是一部由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与快手联合发起的首部手机抗“疫”公益纪录片。
她是影片的导演之一。
短片上线后反响出人意料地好,微博上累计播放量超过万,很多评论直言“泪目”、“看哭了”。还有不少热心观众留言称,希望能够志愿帮助把这个片子翻译成各个语言的版本,除了英语之外还有日语、德语、越南语等等。
全片时长18分钟,呈现了疫情期间武汉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正如孙虹所言,“如果说遗忘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影像去对抗遗忘,去温暖世界。”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纪录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
「与影像结缘」
孙虹和影像的结缘,发生在很早以前。
最初,或许只是一个夏天、一档节目、一个抱着电视看的小孩。她用「朴素」来形容她当时对影像的兴趣,“小时候老爱看电视就是一个很朴素的兴趣。”直到十四年前,孙虹怀揣着对影视的兴趣进入了新闻学院。
当时的新闻学院建院不过四年,很多事情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比如孙虹本科入学前不久,「清影工作室」成立了。「清影工作室」是由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的教师、学生、校友构成的,致力于影像制作、传播、研究的团体。工作室的创立者之一,雷建*老师,后来是孙虹的硕士和博士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孙虹与导师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新闻学院的本科专业并没有细分,同学们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和擅长的方向。对刚入本科的孙虹来说,这个方向是影像;在经过本科的学习之后,这个方向就更明确了,那就是纪实影像。
她对纪录片的喜爱,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学院的影视制作及其他相关课程,“其实影视传播也可以拍虚构或者其他的类型,”孙虹说,“但纪录片里有一种真实的东西,很打动人的东西,让我希望成为一名纪实影像的工作者。”
「想要更加理解真实的影像」
在学院期间,孙虹拍摄的 个纪录短片叫《小春》,是她08年影视制作课的作业。时值汶川震后,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