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服上映配角比主演更吸引

告别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_5777837.html

文章底部有观看链接

文章底部有观看链接

文章底部有观看链接

4月19日午间,动作网络电影《飞鱼服》在正版视频平台上映播出。对于很多喜欢古装剧的观众来说,“飞鱼服”这三个字,实际上已经直白的向观众,传达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它想要讲述的,其实是与锦衣卫有关的那些事儿。

《飞鱼服》的故事,始于一场连环谋杀案。四位高官被杀,引起朝堂震动。而负责彻查此事的人,就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被誉为锦衣卫神探的百户陆翀。然而随着陆翀对案件展开深入的调查之后,各种麻烦也接踵而至。一时之间,陆翀不仅要理清案件的线索,还要同时应付来自东厂宦官首领刘瑾的压力,可谓是陷入了前狼后虎的境地。

老实说,《飞鱼服》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无太多出彩的地方,其故事内容,也基本上沿用了同类型网络电影,惯用的故事套路。而头脑敏锐、身手了得的男主角,再搭配上一位不甚聪明的男二号,这样的探案组合,大家也早已经司空见惯。至于男二号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所承担的任务,无外乎就是凸显男主角的 ,以及在各种关键时刻,成为可以被牺牲或是被策反的人。

不够精彩的故事,再加上叙事手法的混乱,令《飞鱼服》的故事情节,一度无法让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而只有一直看到大结局的观众,才能将所有的线索联系在一起,看清整个故事的脉络。因而在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到中期的时候,确实劝退了不少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飞鱼服》的故事虽然不甚精彩。但两位在电影中戏份并不算多的配角,却博得了很多网友的认可。

提起“叮当”这个名字,年纪稍长一点的观众,或许会有些印象。年少成名的他,曾出演过《豆丁奇遇记》、《少年大钦差》等经典影视作品,素有“*马童星”之称。如今已到而立之年的他,早已卸去了童星的光环,成为了一位集演员、导演身份的 电影人。而他在《飞鱼服》中的短暂出演,也成为了这部电影,为数不多的亮点。

除叮当之外,另一位在《飞鱼服》这部电影中,担当配角石川六右卫门的演员,三浦研一。不仅在电影中贡献了 的演技,同时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搞笑担当。当然了,提起“三浦研一”这个名字,很多观众还是比较陌生的。不过没关系,因为三浦研一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角色,就是爱情公寓中,关谷神奇的父亲“关谷健次郎”。

毫不夸张的说,叮当和三浦研一这两位配角的存在,为《飞鱼服》这部电影挽回了不少的人气。很多观众之所以能够耐心的看完电影,就是为了能够在电影中,欣赏到两位配角的出色表演。至于《飞鱼服》这部电影本身,其整体质量在同类型的网络电影,至多只能属于中游水平,本身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或许只有对古装剧以及锦衣卫的故事过度执着的观众,才会耐着性子将电影看完吧。

科普

锦衣卫

锦衣卫最早开始于大明洪武十五年(年),由朱元璋设置锦衣卫。《明史·职官志》中有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

简单来说,就是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上怼王公贵族,下盘官员百姓。而且锦衣卫出身一般都很好,常用功勋贵戚统领,并不是影视中常见的孤儿平民罪犯等。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近身侍卫、旗手和仪仗队,每当朝会、皇帝出巡时,就要准备好各种仪仗随行。锦衣卫平时需要轮班侍卫皇帝,到皇帝祭天地日月、行耕藉礼、上太庙等时候,锦衣卫就穿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卫在皇帝的左右。

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人绢画《出警入跸图》中,就有十分清晰生动的锦衣卫形象描绘。

红色服饰均为锦衣卫形象

不是所有的锦衣卫都能穿飞鱼服

划重点:飞鱼服不是官服,是赐服。

在明朝,官员的服饰除了有规定的官服之外,还有一类由皇帝特赏的赐服。明朝四大赐服为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其中一品为蟒,二品为飞鱼,三品为斗牛,四品为麒麟。

飞鱼服不是所有的锦衣卫都有资格穿的,而是要有一定品级。一般有资格穿这种服饰的基本都是锦衣卫正三品堂上官,但也不是 的,也有少数低于此官阶的锦衣卫受皇帝赏赐的特例。飞鱼服作为明代二品赐服,华贵非凡,历史上是明代锦衣卫、大内太监朝日、夕月、耕耤、视牲、祭历代帝王时所穿的礼服,由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制成,除此之外只有蒙皇帝恩赐,才可穿着,性质类似清朝的*马褂,只能由皇上赏赐,并不是你想穿就能穿的。总之,飞鱼服是锦衣卫荣宠和身份的象征,而且飞鱼服必须是重大场合如祭祀活动或侍奉皇帝时候才能穿戴。

在很多以明朝为背景的影视剧中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一群锦衣卫个个身穿飞鱼服、佩戴绣春刀。其实飞鱼服不是锦衣卫上班时的标配,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才能穿。

飞鱼服不是每个锦衣卫都能穿

飞鱼服到底是啥样子

划重点,"飞鱼"并不是一种鱼。飞鱼服上的飞鱼则是一种龙首、有翼、鱼尾形,具有神话色彩的动物。

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严格的说不是一种服饰类型,而是一种纹饰,他们可以出现在各种服饰类型上,凡是装饰有飞鱼纹样的衣服都叫飞鱼服,而纹样包括过肩式的、补子式等等。

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又名孔府)内收藏着如下两款飞鱼服:贴里款香色马麻飞鱼袍和斜襟立领款红地飞鱼纹纱单袍。

明朝四大赐服的纹样总体上和龙纹有一定的相似,需要仔细区分。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下各种纹样之间的细节和区别。

龙纹:龙为四足五爪。只有龙纹才是五爪。

蟒纹:主体似龙形,蟒为四足四爪。

飞鱼纹:主体似龙形,明代前期纹样为双足四爪,双翼,鱼尾;后期纹样出现了更接近蟒形的四足四爪,鱼尾。要从服饰上区别飞鱼纹和蟒纹,尾巴分叉的是飞鱼纹,不分叉的就是蟒纹,有翅膀或腹鳍为飞鱼纹,没有的就是蟒纹。

飞鱼纹1

飞鱼纹2

斗牛纹:主体似龙形,头上双角向下弯曲为牛角,四足四爪,鱼尾。

斗牛纹

麒麟纹:主体似龙形,四肢无爪为牛蹄,狮尾。

麒麟纹

大红色蟒衣飞鱼服,是锦衣卫高级官员或御前侍卫,在上朝和皇帝出巡大祀等时候穿的,属于大礼服和朝服,不许僭用。飞鱼服明初期带翅膀(鱼鳍)和鱼尾(分叉),后期由于朝廷管理不严奢靡成风不断向蟒纹靠拢,也有四足四爪不带翅膀只带鱼尾的情况。

《明史·舆服志》中有记载: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谕阁臣夏言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言对曰::"瓒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帝曰:"飞鱼何组两角?其严禁之"。于是礼部奏定,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嘉靖十六年(年),世宗皇帝春祭山陵时将兵部尚书张瓒身上所穿的飞鱼服认成蟒服,十分不高兴,便问大学士夏言:"一个二品尚书,怎么可以擅自穿蟒?"夏言解释道:"张瓒所穿的是御赐的飞鱼服,只是和蟒服相似。"皇帝听了解释仍然很生气,于是是朝廷下令严禁文武官员擅自更改赐服的样式。

"飞鱼服至,绣春刀现。"近年来,在各类影视剧的渲染下,飞鱼服和绣春刀似乎成了锦衣卫的必备品。虽然从视觉效应来说,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情趣,但在真正的历史中,飞鱼服中的飞鱼并不是一种鱼,飞鱼服也并非个个锦衣卫都能穿。

免责说明:本文图片、视频均来源网络,仅用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xx/7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