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飞鱼说史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这有本秘籍——《如来神掌》,见与你有缘,就十块卖给你了!看过周星驰电影《功夫》的小伙伴,想必对于这句话都不陌生,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位推销书籍的乞丐为了混一口饭吃的说辞。但是在最后看到一个神掌从天而降,直接压制对手的畅快淋漓的场面,才恍然大悟,这个老乞丐并不是骗子,他是真的看到了这个少年确实是武学奇才。那么这个老乞丐为何能有这种本事呢?这是因为他擅长看相,是相术大师,现在有些街边依然有人高举着布衣神相的牌子,为过路者看相,只不过大多都是江湖骗子罢了。相术很玄,在科学、科技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失去了生根发芽的土壤。不过在古代,相术却非常流行,当然这是因为古人的迷信思想和认知能力有限决定的,古代有名的相士,往往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的甚至还能通晓天机,预测未来。比如说姜子牙、袁天罡、刘伯温等人,关于他们的很多预言故事至今还在被人津津乐道。古代的相士大多都是男性,但却并不是男人的专利,秦末汉初就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女相士,她的名字叫许负,是被司马迁写进《史记》中女人。许负的相术很高,可以称之为西汉第一女相士,她以女子之身被刘邦封侯,她的预言更是奇准无比从未落空。她究竟是怎样一位奇女子,她为哪些人看过相,结局又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秦始皇:天赋异禀是为吉瑞之兆,还请好生抚养许负公元前年,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对于嬴政来说,也是一生的最高荣耀,这一年,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秦军肃清了代地燕国的残存势力,转而率军停在了齐国门口,齐王建投降成为了俘虏,于是秦国得以灭齐为郡,天下一统。嬴政登基当了始皇帝,他很开心,于是下令天下大庆,同时还让各地官吏,收集祥瑞之事,上奏给朝廷。有了皇帝的指令,顿时全国上下都行动了起来,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河内郡的长官向朝廷汇报了一年不同寻常的事情:温城县令许望之妻赵氏生一女,手握玉块,玉上有文王八卦图隐约可见,此女出生仅百日,即能言,实属神异。秦始皇接到了汇报,当即大喜,认为这是吉瑞之兆,于是便赏赐许望黄金百,并且责令许望一定要好生抚养这个女儿。许望见到自己的女儿竟然惊动了始皇帝,还得到了丰厚的奖励,自然是对秦始皇感恩戴德,为了铭记秦始皇的恩德,许望为女儿取名为“莫负”,意思是提醒女儿一定不要辜负了秦始皇的圣恩。刘邦:相术惊人奇准无比,封许负为鸣雌亭侯莫负很小就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明,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本关于相术的书,自此之后潜心研究,很快就对书中内容了如指掌,她又将相人之术与阴阳八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相术。莫负有了这一本领,她就看出了秦朝即将要灭亡的命运,所以当她的相术闻名天下的时候,拒绝了秦始皇召她进宫看相的请求,进而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负”。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早在刘邦还没有名气的时候,许负就劝他的父亲投靠刘邦,因为她看出了刘邦是帝王之相,也看出了萧何、曹参、周勃等人皆是位极人臣之相。楚汉争霸时,许负还为薄姬看了相,当时薄姬还跟着魏王魏豹,她说,薄姬将来能生天子,结果让魏豹高兴了好一阵,但他后来背叛刘邦成为了俘虏,薄姬也进入了刘邦的后宫,还别说,薄姬还真生了天子,只不过是刘邦的儿子,此人是汉文帝刘恒。话分两头,但说刘邦当了皇帝,对于许负的本事那是看在了眼里,即位之后,便封许负为鸣雌亭侯,当时的许负只有19岁,纵观整个汉朝历史,能以女子之身被封侯,那绝对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周亚夫:我后悔让许负看相,好似我的人生就是她写的剧本许负相术之准闻名天下,当时的达官贵人争着找许负为他们看相,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她为西汉名将周亚夫看得那次了。许负为周亚夫看相的结果是: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也就是说,许负看了周亚夫的面相,心里那是猛地一紧,但是又不能隐瞒只能如实相告,她说周亚夫三年之后会被封侯,八年之后会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是在这之后的第九年便会被饿死。听到这结果,周亚夫自然不相信,一来当时他的哥哥周胜之已经继承了周勃的爵位,即便是周胜之去世,爵位也会世袭给他的儿子,根本轮不到周亚夫,再说了,既然都位极人臣了,又怎么会饿死呢,这明显是矛盾的。许负没有过多的辩解,只说了周亚夫是饿死之相,汉文帝听闻之后也是不可置否,觉得许负是在胡说。但是三年之后,周胜之犯了法,被剥夺了爵位,汉武帝改封周亚夫为侯爵,并且重用他,八年之后汉景帝削藩诱发了七国之乱,周亚夫被拜为太尉前去平叛,仅仅用了三个月便成就了不世之功,之后又被汉景帝封为了丞相,果真做到了位极人臣。之后又过了九年,周亚夫得罪了汉景帝,被关进了大狱,期间受到了廷尉的侮辱,周亚夫气不过,最终在狱中绝食而亡。由此可见,许负相术之准,让人无不叹服,后来许负归隐山林,潜心著作,写出了不少关于相术的著作,只不过大部分都已经失传了,而后人能看到的一些书籍,也多为后人借许负之名所作。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许负相术真的是那么神奇吗,其实也不见得,也有可能是司马迁为了迎合西汉统治者,故意编造或者夸大出的一个人物,以塑造刘邦得到天下的正统形象。参考文献:《史记》、《楚汉春秋》等。(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