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文
飞鱼说
历史的存在就是让现在人借鉴,从而更好的成长或者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人们在看历史的时候,总是会带着自己的观点和喜好来思考,尤其是后来人关于历史小说的创作,总会过度追求艺术性,而在一定得程度上扭曲真实的历史,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知道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
战国的历史也是如此,尤其是秦国的逐渐强大一直到最后的统一,都无时无刻不震撼着我们脆弱的心灵,秦国的强大离不开秦国几代君主励精图治,当然更离不开商鞅变法的贡献,那么完全收复秦国河西之地的是商鞅吗?我们也都知道苏秦作为合纵的主要组织者,并且身佩六国相印,那么首倡合纵的是苏秦吗,其实收复秦国河西之地的不是商鞅,首倡合纵的也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
商鞅死后,公孙衍背负重任。
商鞅变法使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魏国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国力和兵力已经大幅缩水,这时候商鞅建议秦孝公进攻被吴起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并且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也亲自率*进攻河西之地,并且俘获了魏国上将*魏卯,各位看官注意,这时候商鞅其实只收复了河西之地的几个重镇,而并没有完全收复河西之地。
影视中公孙衍剧照商鞅收复了几个重镇之后,秦孝公就去世了,紧接着嬴驷就继位了,然后车裂了商鞅,商鞅死后,秦惠文王重用的人是魏国的公孙衍,当时这个人在魏国任的是犀首这个官职,所以公孙衍又被人称为犀首,在秦惠文王五年的时候,也就是商鞅死后没多久,公孙衍就接任了秦国的大良造,公孙衍接任之后,也延续了商鞅的变法,为秦国的强大也做了一定得贡献。
积极伐魏,公孙衍收复河西。
商鞅收复了河西几个重镇之后,魏国认清了秦国才是最大的敌人,就和齐国和赵国讲和,然后积极筹划与秦国的大战,这时候商鞅建议把河西的几个重镇还给魏国,秦孝公也听从了商鞅的建议,又把河西之地还给了魏国,也就是说河西之地又重新回到了魏国的怀抱,商鞅死后,公孙衍就逐渐开始在秦国崭露头角。
影视中公孙衍剧照九年后,也就是公元前年,秦惠文王已经在秦国站稳了脚跟,就任命公孙衍为大良造,率秦*攻打现在属于魏国的河西之地,这时候得魏国已经在河西之地重兵把守,严防秦*,并且派的是以稳著称的龙贾老将*镇守,专门应对秦*的偷袭,但是公孙衍既然受命就必须进发,公孙衍率*经过两年激战,魏*大败死伤高达八万,并且俘虏了龙贾将*,魏王迫于压力在第二年将河西之地全部归还给秦国,自此公孙衍完全收复了河西之地。
败走魏国,公孙衍首倡合纵。
魏惠王忍痛割让了河西之地后,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抵挡不住诱惑的公孙衍,向秦惠文王建议放弃攻伐魏国,可以与魏和好,转而进攻别的国家,拓展版图,然而就在这时,张仪来到了秦国,对秦惠文王说,现在魏国千疮百孔正是进攻魏国的最好时机,公孙衍此人顾私利而忘公义,魏国有霸主根基,等他恢复起来,秦国就不好再对付魏国了,秦惠文王如梦初醒,就开始重用张仪,公孙衍就被秦国君臣排斥,只能败走魏国。
影视中公孙衍剧照公孙衍到了千疮百孔的魏国,就被魏惠王任命为上将*,内外夹击的魏国已经经不起任何风雨,这时候公孙衍就对魏王提出合纵的主张,得到魏王的肯定,然后公孙衍就出使齐国,说服齐王出兵一起攻打赵国,齐魏联*果真把赵国打的大败,初尝胜果的公孙衍由此决定发动齐魏楚三国合纵来攻打秦国,这时候秦惠文王也看到了合纵的威力,就派张仪去瓦解合纵,由此张仪推出了连横对付公孙衍的合纵,由此可见张仪的对手始终都是公孙衍而不是苏秦。
两次为相,公孙衍无力回天。
公孙衍的合纵计划被张仪纷纷化解,魏国也把主张合纵的丞相惠施罢免,任命张仪为相,张仪名义上侍奉魏国,其实只是为了让秦国连横更加顺畅,果真身为魏相的张仪,先把魏国的道道给让开了,让秦国攻打齐国,谁知秦*大败,这时候山东六国合纵的心又被齐国给拉起来了,魏王也顺便把张仪驱逐出了魏国,任命公孙衍为魏相,公孙衍上台后又组织六国联*攻打秦国,结果一败涂地,公孙衍也被魏王驱逐出去魏国了。
影视中公孙衍剧照离开魏国之后,公孙衍又去了韩国,并且被韩王任命为宰相,公孙衍合纵之心不死,在韩国执*期间也不忘紧锣密鼓的筹划再次六国合纵,秦惠文王害怕合纵攻秦,于是就出兵攻打韩国,但是结果是其余五国没有国家出兵救韩,两*相持一年多之后,韩*大败,公孙衍无力回天,再次逃走,逃走之后的公孙衍就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收复秦国河西之地的不是商鞅,首倡合纵的也不是苏秦,而是他!公孙衍,此人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几次合纵都让秦国忌惮,虽然合纵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不能说是公孙衍此人没有能力,只能说六国离心离德,终究没有统一思想,如果公孙衍不爱财,而一直为秦国所用,那么历史可能还得重写,至少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公孙衍的大名,只是历史不能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