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鲁迅的阿Q正传生活中,我们少不了

文/飞鱼

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也需要用精神胜利法去调整我们的心态,让我们在受伤在失败的生活,快速地恢复过来。

提到精神胜利法,不得不想到阿Q。阿Q是鲁迅写的《阿Q正传》里面的主人公。

《阿Q正传》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通过贫苦,落后,愚昧的农民阿Q的一生,揭开了当时穷苦农民在封建地主统治下,走投无路的生活场景,精神上也严重遭到了摧残,而主人公阿Q在每次被人欺负完之后,却用了独特的方法转败为胜。

阿Q,没有家,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做短工,做完就走。他的头上长着癞疮疤,别人总是喜欢玩笑他,撩他,甚至还打他。

但他总有一套“精神胜利法”,去自寻满足。

当他被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了几个响头之后,闲人才心满意足地走了,这个时候阿Q便搬出了他的精神法则,心里说:“我总算被儿子大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其实他的这种精神发早已被别人看穿,之后每逢闲人揪住他的头发的时候,就对阿Q说:“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阿Q却说自己是虫豸,但别人还是没有放过他。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这其中有“第一”的意思,也觉得心满意足。

当他在*博的时候,好不容易赢钱了,却被别人使诈,他自己不知道怎么就打起来了,钱不见了,人不见了,除了自己身上被人踢了几脚,打了几拳留下的疼痛之外,什么都没留下。

他觉得自己刚刚赢来的钱,就相当于被儿子拿去了,便又转败为胜了。

鲁迅在书中写道:

有些胜利者,与哪一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零零,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而阿Q却没有这样,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许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

在那个年代的阿Q,是典型的被剥削的人物代表,因为在那个封建社会之中,像阿Q这样的人,经常面对着被人欺负,被人统治,所以才会用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当成自己的解压方式。

回顾阿Q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因为他歪曲了精神胜利法,以至于他自己动手打自己两巴掌,就以为自己是一个强人,以至于他不认识字,稀里糊涂地画押签字,以为别人是放他回家,不料是把他代替别人而被送去断头台。阿Q到死还在自我激励着。如果没有精神胜利法,他才感觉到恐惧,而恰是因为精神胜利法,才成为了治愈他的良药,也才感觉到自我安慰和满足。

其实阿Q精神并非不可取,它也有可贵的一面。便是提醒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学会给自己找出口,让自己开心起来,不要因为压力而把自己关进了笼子里,恰是阿Q精神,可以让我们重获新生,调整好心态,疏导自己的心理,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纷纷扰扰。

适当地运用点儿阿Q的精神胜利法,让自己心里不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力。生活中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被命运接二连三打击的普通人。他们稍微不慎,便自甘堕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站起来。他们不敢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敢正视现实,甚至还妄自尊大,求得精神上胜利的优越感,往往这样的人,始终沦为社会的唾弃者。

在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阿敏,他就是像阿Q一样,喜欢自欺欺人,不敢面对现实,也不会听别人的劝,自己搞砸了自己的婚姻,也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他以为自己了不起,于是开始炒股,套现信用卡,相互套现,最终弄到自己欠了一身债,妻子也跟他离婚了,当他看着自己的大哥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的时候,便对自己说:“我会比他过得更好。”

别人听了或许觉得这是一句激励人心的话,但是他所谓想要超越自己大哥的途径,不过是想走捷径,想用炒股来赚快钱,大家都知道炒股是有风险的,但是他觉得,自己已经研究透了,便全部把钱投了进去,结果亏得连渣都没剩。

于是,妻子跑了,自己的精神也抑郁了,整个人在家里患得患失,随时防着家里人,不让别人靠近,生怕别人是在害他。

而与之相反的是,他的堂弟小志,心态特别好,永远不会被生活打败,当他的货车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自己便开始转变思路,到批发市场去进货,然后出去摆摊。当接到有电话过来找他去送货的时候,他便像得到糖果的孩子一样,开心地跳起来,宁愿少赚一点钱,也要把这趟生意拦下来。

所以,堂弟小志的生活在灰色地带中偶尔还能得到阳光的滋养,而且一直都没有放弃生活的营生,堂弟之后在别人的介绍下娶了一个本地姑娘,本分地生活下去。

生活是需要一些阿Q精神的,但不能滥用精神胜利法,不然便会沉迷下去,陷入长久的悲哀之中。而懂得恰当运用阿Q精神的人,不仅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还能让自己在失败之中重新站起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xx/13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