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特产锦衣卫,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一个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120/4294211.html

以锦衣卫为代表的特务*治是明朝最大的特点,很多文艺作品对此都有过生动的演绎,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锦衣卫”一词都只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历史概念而已,但对于生活在明朝统治下的官员们而言,这个词绝对就是可怕的代言。

锦衣卫原本只是皇帝的亲*二十六卫之一,每天的主要工作就寸步不离地守着皇帝,除了皇帝本人,任你是皇后也好,皇帝跟前的大臣也罢,锦衣卫一概不理,任何部门都不能将他们怎么样。因此,在亲*里面,锦衣卫算是非常厉害的一支,也是非常奇特的存在。

前面我们提到,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多次兴起大狱,将一干有功的文臣武将杀得殆尽,而锦衣卫最初设置的目的便在于此,所以,锦衣卫的出身就是皇帝巩固权力的表现。锦衣卫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后患无穷。

明初的时候,能够加入锦衣卫的人必须是干干净净,没有前科的“良民",当然还必须身体健康、有勇有谋,经过层层严格的面试和训练,考验后方可担当重任。

进入锦衣卫之后,他们的主要职责除了保护皇帝外,还要负责皇帝的仪仗,因此,锦衣卫成员们的服饰还是十分精美的。每当皇帝要去巡游或者祭祀,他们就得穿上统一的飞鱼服(仅次于鳞袍的一种礼服,相当隆重),腰间配上御赐的绣春刀,很是风光。也正因为他们天天守着皇帝朱元璋便开始将他们作为自己的耳目去探听各种情报,甚至是越过司法机关直接对大臣进行“惩处”。

事实证明,锦衣卫的工作效率还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在胡惟庸和蓝玉案中,他们不辞辛苦地收集了大量的情报消息,找出了一大批所谓的“同*",并且,干脆利落地将这些同*一一杀掉了。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一个,这种工作精神让锦衣卫的名号一下子响了起来,人们谈“锦衣卫”而色变。最可怕的是,只要谁惹得皇帝不高兴了,第二天锦衣卫就会找上门来,这个可怜的人就只能收拾好衣物,提前同家人-一告别,然后就人间蒸发了。

据说,就连当时为官最为老实谨慎的大学士宋源,朱元璋都对他不是很放心,动不动就询问他昨天去哪儿了,见了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吃的什么饭,逼着宋濂-一回答,但其实他早已派锦衣卫对宋濂昨天的一举-

动调查得一清二楚了,这样发问就是想看宋濂会不会欺骗他。

但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是毫无疑问的。锦衣卫只要拿着类似于现在的逮捕证的“驾帖”就可以随意逮捕除皇帝外的任何人,阻拦者立刻脑袋落地。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自己专属的“诏狱”,其作用几乎要超过刑部的天牢,非法虐待和凌辱囚犯的行为也不计其数。脱皮术、拉肠术、腰斩术什么惨绝人寶的手段都能被他们派上用场,要知道,能够关进这“诏狱”里的可绝非一般的人物,但无论是谁,只要进了阴暗潮湿的“诏狱”,半条命也就没有了,哪里还敢不招呢?而且,无论是刑部还是大理寺,都拿锦衣卫毫无办法,甚至为了不引火烧身还必须避而远之。

面对锦衣卫权力的日益膨胀,朱元璋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再任由其毫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于是,他下令将锦衣卫所用的刑具一律烧毁,表示废除其侦查司法的职能,并且水不重开,只留下了一个打小报告的权力。可惜的是,朱元璋的这份决心并没有很好地执行下去。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朱棣举兵造反,推翻建文帝自己当起了大明朝的主人。并且,朱棣一上台就恢复了锦衣卫的特权,企图重建特务统治。

因为在朱棣心里,他始终认为自己的皇位是抢来的,并不光彩,也因此特别在意人家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如果有谁敢对他当皇帝这件事发表不好的言论,他就会想方设法地让这个人闭嘴。

此外,朱棣攻入金陵时,建文帝不知所踪,生死未卜。如果死了也就算了,万一还活着,跑到什么地方号召大家起兵勤王攻打自己,到时候谁输谁赢还不一定,他好不容易才将皇帝宝座抢过来,绝对不允许建文帝有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因此,一方面,朱棣对外宣布建文帝引火自焚,尸体已经找到了,掩人耳目;另一方面,他安排人四处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而打探消息、教训不听话的大臣这种事情,实在是没有比锦衣卫更合适的人选了。

因此,消失数十年的锦衣卫再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不过,和朱元璋时期相比,这一代的锦衣卫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因为朱棣渐渐发现作为外臣的锦衣卫并不好被操控,特别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这个人仗着自己手中的特权,不仅将为朱棣选出的绝色美女私自纳在家中,还肆意杀戮反对他的文武百官,伪造诏书i盐场额外交纳税赋,甚至私养了一大批死士,还在端午节的时候“指鹿为马”,借射箭试探群臣,结果发现大家都害怕他,于是更加坚定了谋反之心,但他最终被太监告发,被凌迟处死了。

纪纲事件给朱棣提了个醒,他越来越明白锦衣卫抓捕大臣的特权必将使得朝野上下“只知锦衣卫而不知有皇帝”,因此,他果断将目光投向了他一向很信任的群体-太监。早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这些苦命又忠心的太监们就在打探情报方面为他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所以,朱棣对他们很是信任。于是,为了制衡锦衣卫,朱棣自己又新设了一个直接受命于朱棣本人的全新的机构--东厂。

自此,锦衣卫开始日益被东厂打压,逐渐演变为给东厂跑腿儿抓人的小兵,纵有满腹委屈,也不敢声张。直到嘉靖时期,锦衣卫才因为其都指挥使陆炳与皇帝的特殊关系,才破天荒地在势力上超过了东厂的太监们,但也只是偶然的回光返照,很快又被上台的魏忠贤等人比下去了,并且再也没有翻身。直到崇祯皇帝自缢在宫中,大明朝灭亡,厂卫制度才彻底消灭在历史的洪流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xx/13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