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色IP之旅六盘水篇

  一台手摇式计算机   口述: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六盘水市博物馆)馆长刘亚西   记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郑洁   一个个老物件,无言地记录着峥嵘岁月。   年8月,国内首个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六盘水建成开馆。馆内珍贵的文物文献资料和诸多红色文化版权作品,再现了三线人“脚踏群山争先锋”的奋进。

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陈列着一个机身布满数字的老旧物件,机身前端为10位置数按键,按键右侧为加、减、乘、除选择按钮,机身最右端为计算手柄,机身上部为报数架,上字码10位,为乘数、商数和次数用,下字码20位,为和、差、积、余数用,右侧有移位捏手,可移动黑色游标为小数指针,报数架最右端为清零手柄……   这个物件的名字叫飞鱼牌手摇式计算机,由上海计算机打字厂生产,是电子计算机问世之前较为精密的计算工具。同型号计算机曾先后9次被用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该台计算机机身读数区、数字设定区及摇杆保存完好。   三线建设时期,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仅有两台手摇式计算机,为支持煤炭钢铁产业蓬勃发展,一台调拨给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使用,另一台给水钢设计院使用,这台为当年调拨给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的实物。   该台计算机先后参与六盘水三大矿区(六枝矿区、原盘县矿区、水城矿区)的勘察设计工作,为矿区的勘察选址提供了精准的测量数据,为六盘水三线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见证了六盘水煤炭工业发展与变迁的光辉历程。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里的代表性物件,重温那个时代的专属记忆,见证了六盘水的发展变迁,今日的凉都大地,万物勃兴,生机盎然。

  猕猴桃成致富果   六盘水地处云贵高原结合部乌蒙山脉南端,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处处镌刻着三线建设的时代痕迹。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将贵州省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定位为西南、华南地区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数十万军民奔赴乌蒙山深处,历经20多年大规模集中建设,一座以煤、钢、电、建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新城欣欣向荣。   三线建设如火如荼,“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更成了六盘水的“魂”。   时代在变,奋斗的底色永远不变。新时代的六盘水人继续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在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村民晏庭银家10余亩猕猴桃基地结出的一枚枚果子,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种植的10余亩猕猴桃,年产值24万元左右。”晏庭银满脸喜悦。   晏庭银在精心管护的同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对猕猴桃的品质进行提升,培植更多硕果盈枝的标准树型。水城区伸出援手,将晏庭银的家庭农场作为全区示范点打造,院士专家亲临指导,为朴实的晏庭银增添了发展的底气。   今年,六盘水锚定农业现代化目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以亩产1吨以上的猕猴桃“吨产园”,亩产斤以上的刺梨“千斤园”,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茶叶“万元田”建设为抓手,纵深推进山地特色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六盘水市早春茶、刺梨、猕猴桃名气越来越响,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市场越来越大。   据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六盘水市建成全国最大刺梨基地、全省最大红心猕猴桃基地,猕猴桃、茶叶面积分别达20余万亩和31.55万亩,新增山地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近80万亩,新增万亩以上产业基地8个、千亩以上产业基地个。盘州刺梨、水城红心猕猴桃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水城红心猕猴桃进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名单,水城食用菌进入国家产业集群建设名单,猕猴桃鲜果及果酒、刺梨原汁出口国外市场,打造了“人民小酒”、“弥你红”红心猕猴桃、“水城春”早春茶等区域公共品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郑洁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杨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tz/15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