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有道中国海关制服变迁史

说起中国海关的穿衣史,

可谓是渊源流长

那么问题来了:

你知道早期的海关制服都长什么样么?

......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01

-古代-

普通官服、反映朝代特色

唐代

唐开元二年(公元年)广州出现管理海运进出境的专职征收关税和海外贸易的官员市舶使。职位相当于秦朝关都尉。籍中最早记载市舶使为唐内廷侍从武官右威中朗将周立庆,此时可视为海关制服的开端。

服装与当时官员服装基本相同,根据唐代官位表中内侍及中朗将定为四品官职,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为绯色,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帽为幞头,脚穿乌皮靴。

明代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于洪武初年分别在龙江管和大胜港设置抽分竹木场,隶属工部。永乐3年至宣德8年,随着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明王朝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

从《明代广东市舶司太监列表》得知明市舶司职位由太监担任。明初设内使监,《明实录》记载,洪武三年,规定内使冠服制度,侍从御前太监常服为胸背花盘圆领窄袖衫,胸背为大朵牡丹花叶。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大*记》记载,永乐以后,穿飞鱼服,官帽为乌纱圆顶,后有山。官阶太监从四品、正五品等,颜色用绯色;

(孔府旧藏香色马麻飞鱼袍)

《酌中志》记载,侍从御前太监和各执事等用红贴里,缀补子。二十四衙门等穿青贴里,形制仍和飞鱼服相近,但两侧不开衩,无摆,青色,不缀补子。自魏忠贤后都缀补子。

(孔府旧藏云鹤补红罗袍)

(明五梁冠)

02

-清朝-

从无到有,洋关、洋服、洋打扮

晚清之前

年(康熙23年),中国海关历史上

次使用“海关”这一机构名称

而海关道的大清属员们仍然是

顶戴花翎的补服

(天津海关道官员)

赫德时期

自从洋人入主中国海关,

也把欧洲风格的服饰带了进来。

同治八年(年4月),

赫德总税务司发布第十号札令:

为海关外班人员配发统一制服,并在制服上设置与职级相当的衔级标志。

何为外班?

这是赫德这个管理天才的一个创举,

他将海关征税部门划分为“内班”“外班”和“华属”(华员),明确内班是负责征收关税及办理海关内部管理事务的专门机构。外班则是负责查缉、验估、巡视等外勤工作的人员,如验估员、

验货员、扦子手等等,

但是领导体制上则是内班领导外班。

(年前后,海关“流星号”巡缉舰上人员的服饰,分别是外籍船员和带宽檐帽的华籍水手杂役)

同治十二年(年),奥匈帝国举办维也纳国际博览会,邀请大清国参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将筹展、参展事务托总税务司署办理。赫德要求海关出席人员(均为内班人员)需按职务衔级配穿海关礼服隆重出席。并给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发出指示,寻找伦敦 的服装设计师。然而心细如丝的赫德事无巨细地过问并亲自参与了整个设计过程,设计师几乎成了赫德的傀儡。

如总税务司的服饰整体以英国海*元帅服饰为蓝本,分内衣、马甲、外衣、大衣。礼服和常服,袖口、肩袢多用金线刺绣竹叶纹饰,象牙炳佩剑护手采用手工雕花镀金,剑鞘用金线丝绦装饰,纳尔逊式海*三角帽也用金线刺绣总税务司职衔标志,配有绿色和*色的刺绣纹章,镀金扣,并饰以黑色鸵鸟毛。包括普通关员的服装在内,服装面料采用英国产纯毛呢绒高纺面料,就连扣子也是镀24K金的。

税务司级、副税务司级、内班超等帮办级的服装与衔级标示皆以扣子数量、刺绣花纹纹饰、丝线质地(金银)、衔级纹章的条纹来区别。

下图就是赫德亲自操刀设计的高级关员礼服

同治十二年三月(年4月),身着华丽、高贵、金光闪闪的中国海关大礼服的大清*府参展团出现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博览会时,轰动一时,出尽风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结束后,奥匈帝国皇帝向德璀琳、杜德维、贺壁礼、哈扪德等人颁发了“弗朗兹?约瑟夫十字勋章”,由此开启洋关时代内班高级职员配发制服的时代。

年津海关内班华洋关员的服饰,

洋员着西装,华员长辩、马褂

由于当时洋关的高级职员与重要岗位均由洋员充任,华员没有资格,所以配发这些精美服饰的还是以洋员为主,中国人是替洋人听差的,多充当书办、文牍,是享受不到这般待遇的。

03

-民国-

因时而变,殖民地色彩逐渐消失

民国初年

年满清倒台后,中国人不用留辫子了,可海关依旧掌握在洋人手里。

到了年,国民*府下令为华员们配置与洋员同款西式关服。

(年华洋关员着关服合影)

至自20世纪30年代,国家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民国*府关务处指示总税务司署规定海关内班职员不再穿着制服,改穿西装便服,而外班职员则须继续穿着海关制服执行公务。

(年江汉关外班华洋关员着同款制服合影)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洋关服饰虽精美,但与制服有关的法规也很严苛,我们从当时的一些总税务司署通令和规章中可以略见一斑。如民国18年(年)4月总税务司署发布重申海关员工纪律的命令规定的乙类过失中有“制服褴褛者”,需处罚。

在海关税专的新关员养成中,也一再重申了对制服与举止的规定。如 期上海华员外班训练班讲授课程内容就包括海关“身穿制服时的着装举止”“轮船大厅中用餐时的规矩”“海关关员对公众的态度”等内容。

沧海横流、世事变迁,

昔日殖民地色彩的洋关服饰作为

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早已成为一种记忆。

04

-建国后-

废旧立新,新关、新服、新面貌

建国初期

年4月,建国伊始、百废待兴。财力和物资都匮乏的海关总署,首先给外勤关员配发了统一制服,冬季为黑色斜纹布、夏装为灰色细布,男装是中山式,戴大檐帽。女装为列宁装,被称为五零式制服。当时,新中国刚刚诞生就面临着恢复重建和抗美援朝的重大考验,海关同仁亦奋勇当先,仅海关总署就有十余位同志上前线参战。处在后方的同志亦发起一轮轮的捐献“中国海关号“战机的运动。

(原天津塘沽海关青年团员着五零式关服的合影)

五十~六十年代

年10月1日起起,经*务院批准,由金*色钥匙与商神手杖交叉组成的 的中国海关关徽图案正式使用,53年战争结束,经济好转,海关服装在面料上有所改进,冬季为藏青呢面料,夏装为*咔叽布,女同志则换发了西式的裙装。胸章、帽徽和铜扣上有关徽图案。

下图为解放后到文革时海关制服的变化,模特和服装来自大连海关

文革时期

文革开始后,海关关徽和海关制服都被当做“封资修”的产物而被废弃,年,海关总署,不,准确地说是对外贸易部海关管理局通知全国海关换装,取消了所有关徽图案,代之以圆形帽徽,上书“海关”二字,俗称“汽水瓶盖”,原来的藏蓝色毛哔叽制服改为深米灰色卡其布面料解放式干部服。

但仅仅是通知而已,因为彼时各地海关体制下放,人财物权都归于各地人民委员会也就是文革期间的各级革委会。通知换装,是要各海关各找各的上级要经费。如天津海关当年分配的三十八名学生的制服,经与财委联系多次,财委推给外贸局办理,商业部门不给解决,时隔一年仍不能解决。

下面是当时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天津海关几位同事外出车辆超速被交警滞留,咱们的同志认识错误的态度非常诚恳,主动自报家门,“我们是海关的……”

交警抬头看看红色的圆形帽徽上确实有“海关”二字,认为此话不假亦宽宏大量,嘱咐道:“噫,你们是山海关汽水厂的?下次注意啦,超速危险!”(注:天津山海关汽水为六七十年代甚至到八九十年代都畅销的 汽水品牌)

我们的同志愕然,无言以对。原来山海关汽水要比海关的社会知名度大很多。

( 排第四枚就是被警察误认的帽徽)

80年代至今

粉碎四人帮的年,海关体制收归国务院,海关制服也进行了一次微调,从*服改成中山装加软肩袢,冬季为藏青色,夏装为米灰色,冬季还增配呢大衣。

(着七九式关服的天津海关干部)

年全国海关体制改革,

收归国务院垂直统一领导。

~年,男制服为中山装加软肩章,女制服为小翻领加软肩章。用国徽作帽徽和压有“海关”字样的铜扣,并配带周恩来总理书写字体、红底金字长方形的“中国海关”证章。夏服用米灰色棉涤卡其布,短袖衫用米灰色棉涤府绸,冬服用藏青色毛涤华达呢。

(深蓝色中山装,周总理手写胸章)

85年在恢复使用海关关徽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制服服饰改革,在全国各单位中率先采用了小翻领西服式样的制服,男关员配欧式大檐帽,女关员则是很洋气的短檐平顶帽,黑色 次成为海关制服的主基调。这就是85式制服的来历,不仅如此,随同制服还配发了有和平鸽、金钥匙、商权杖要素的镂空领花、帽徽,肩章,服装按照每个人量体裁衣,非常合身。那时的85式关服在一片*灰蓝的制服中,独树一帜,鹤立鸡群,成为了众多机关制服模仿的样本。

~年,男女制服均为小翻领西装,有肩章,系领带,下面为西服筒裤,夏季女服加筒裙。男戴大沿帽,女戴平顶帽。肩章为黑色加金牙边,中间有金*色关徽。领花为金*色铜质,由和平鸽、关徽组成。用有关徽标志的*色金属扣。

(机场身穿制服的海关工作人员)

~年,海关制服款式未作大的改动,重点是提高面料、辅料质量和制服加工水平,设计与制服相配套的肩章、号牌。

(建国后至今海关配发过的部分胸章)

年起,海关制服款式做了一些调整,提高面料质量,区别不同温度区域选用不用的面料,并统一规定海关查验服、缉*服、海上缉私工作服和驯犬服的款式。

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二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从此海关制服上开始增加了金属的衔级标志,沉甸甸地,时刻提醒我们重任在肩。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jz/1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