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3次皇帝,去世时清朝已灭亡55

飞鱼说史

年11月14日,紫禁城里人人白衣,因为大清朝的光绪皇帝不明不白的暴毙了。

光绪的死很蹊跷,因为当时的他只有38岁,这应该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可谓是建功立业正当时。

可是致力光复清朝光绪,却不明不白的死了,如果说他的死和慈禧太后没有关系,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在光绪皇帝死后的第二天即11月15日,慈禧太后也去世了,天底下怎么会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光绪皇帝做了梦都在期盼慈禧早点入土,结果慈禧入土了,他却提前一步先走了,人生多少有些无奈,只不过光绪更加悲催了些。

慈禧在临死前,做了一件大事,她指定了清王朝的接班人——年仅3岁的溥仪。

一个乱的时代无可避免的要来了,而溥仪一个娃娃,自然无法扭转危局,而清王朝的倒塌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作为清朝末代皇帝的溥仪没能挽救大清,他也没有能力挽救,而他风雨飘摇的一生,也从他继位为皇帝那一刻起,正式拉开了序幕。

溥仪一生中一共当了3次皇帝,他去世时清朝已经灭亡55年,直到年才被葬入“皇陵”,这个皇陵为何要加引号呢,这是因为这个皇陵“不正经”。

我们一起来看。

溥仪:皇帝哪家强,次数我最多

有些人一生只当了一次皇帝,但却稳坐了几十年,有些人一生当了很多次皇帝,但加起来的时间却并不长,不过相比较古代那些短命的皇帝,溥仪当皇帝的时间也不算短。

细细算来,溥仪一生一共当了三次皇帝,加起来的时间也有十余年的光景,溥仪第一次当皇帝是在慈禧太后死后,当时的他只有3岁,自然无法体会一个皇帝真正的威严,不过即便他不是个娃娃,他也体会不到皇帝的威严,就好比光绪就憋屈了一辈子。

年,辛亥革命爆发,年,不到七岁的溥仪只能被迫从至高无上的皇位上下来了,溥仪虽然退位了,但他依然还是有些人利用的对象,比如说张勋在年7月1日,就赶走了黎元洪,拥立着溥仪复辟了。

不过此时已经到了民国时代,张勋的倒流逆施自然无法长久,这场闹剧仅仅只维持了12天便结束了,而溥仪也在慌慌张张中再一次下了台。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列强认为有机可图,纷纷想分一杯羹,而叫嚣最厉害的就是日本,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而溥仪也在日本人的拥立下再次当上了皇帝,这一次溥仪当了11年。

李淑贤:火化吧,骨灰先存放在八宝山

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溥仪第三次的皇帝生涯也宣告结束了溥仪看情况不妙,就仓皇想要逃跑,可是在沈阳准备逃跑时,被苏联士兵给抓住,把他带去了苏联。

在苏联被关押了五年之后,溥仪被押解回国,一直在抚顺接受新思想的改造,九年之后,由于溥仪表现良好,得到了特赦,恢复了自由身,之后溥仪活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自由生活了八年之后,61岁的溥仪因病去世,此时清朝已经灭亡了55年,对于溥仪的尸身该怎么处理,成为了当时一大难题,因为溥仪毕竟曾经当过皇帝,虽然他做了很多年的普通人,但毕竟终究还是和普通人有差别。

溥仪的最后一个妻子是李淑贤,她也是陪着溥仪走完生命旅程的人,溥仪的身后事也是李淑贤在操持,最终他选择了将溥仪火化,而骨灰则用廉价的骨灰盒存放在了八宝山。

张世文:我要兴建一座公园式墓园,溥仪这块招牌要请过来

清*入关之后,清朝的皇帝兴建的皇陵有两座,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固有清东陵和清西陵之称,而溥仪的愿望就是能将自己葬入清西陵。

可是他死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人了,又怎么能被葬入皇陵呢,所以李淑贤对于溥仪的葬身之处也没有注意,在无奈之下,只有火化并且暂时存放在了八宝山,不过李淑贤自始至终都想为溥仪找一个体面的安身之地。

就在李淑贤一直实现不了心愿时,一个叫做张世文的商人找到了李淑贤,他向李淑贤保证,自己可以把溥仪葬入“皇陵”,而且是“清西陵”。

李淑贤一听就来了兴致,仔细听之后,才明白张世文说的这个“清西陵”是假的,是他自己在距离清西陵后围墙仅米的地方买下了一块余亩的地方,兴建了一座公园式的墓园,而他表示愿意在这座陵园里为溥仪提供一个葬身之所。

此时溥仪的骨灰寄存在八宝山只剩下了两年就到期了,在张世文的多个优待的承诺下,李淑贤最终同意了将溥仪葬入张世文兴建的这座陵园里,此时已经是年了。

安葬溥仪的这座陵园现在叫做华龙皇家陵园,简称华龙皇陵,是一个由个人经营的商业性的公墓,目前是对外开放的,不过既然是商业性质,自然也是以盈利为目的。

而张世文把溥仪安葬在此地的目的也是显而易见,他想利用溥仪,把华龙皇陵的名声给打出去,因为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此地购买墓地,而有了溥仪的墓地,自然也提高了华龙皇陵的地位和知名度。

溥仪一生当了3次皇帝,去世时清朝已灭亡55年,年被葬入华龙皇陵,虽然此地并不是真正的皇陵,但对于溥仪来说也是好的归宿了。

不过溥仪的一生似乎都在被人利用,无论是活着的时候三次当皇帝,还是死后被葬入华龙皇陵,他都只是这些人为实现自己目的幌子罢了,可叹亦可悲。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清史稿》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fl/13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