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 http://nb.ifeng.com/a/20190611/7453135_0.shtml1月8日晨,一架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班机在伊朗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目的地是乌克兰首都基辅。数分钟后,该机在米高度失联,坠毁在机场附近,机上人员全部罹难。当日,乌克兰外交部公布了乘客名单:82名伊朗人、63名加拿大人、11名乌克兰人(机组成员9名,乘客2名)、10名瑞典人、4名阿富汗人、3名德国人和3名英国人。乌克兰方面将事故原因初步认定为“技术因素”,乌总统泽连斯基还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事故原因是飞机发动机起火爆炸。1月8日晚,乌克兰驻伊朗大使馆改口称:事故原因有待查证,此前消息一概视为“非官方消息”。1月9日清晨,乌克兰安全委员会表示:客机坠毁的主因系导弹袭击或恐怖攻击引起的引擎爆炸,但没能指出哪国或哪个组织应对此负责。急于作结又迅速推翻,如此反转让本次空难更加扑朔迷离。我隐隐感觉,本次空难发生之初,乌克兰方面为安抚情绪才常态处置,结果西方嗅出猫腻,从中作梗,搅动乌克兰内部各派势力推翻初步事故结论,不惜打脸乌总统——西方依然用各种手段控制乌克兰,以至于乌总统都“不算”实权人物。乌克兰成为西方谋取地缘*治利益的工具。1月9日,蓄着胡茬显成熟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沉痛地表示:有充足情报证实,乌克兰客机是被伊朗错误发射的导弹击落。而且特别强调“伊朗并非有意为之”。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话称:“某些人可能犯了错误,非常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也援引“大量情报”称:虽然有可能是意外,但“从伊朗起飞的乌克兰班机是被伊朗飞弹击落的。”“大量情报”也好,“充足情报”也罢,到底是哪些细节,哪些“证据”?据“可靠消息”,西媒称:通过间谍卫星和地面雷达站,美国一直对伊朗大型*事设施进行全天候密集监视,先进设备可在数秒内识别导弹发射地点并根据弹道分析可能的攻击目标。事故发生时,卫星捕捉到伊朗防空雷达的启动信号和两枚导弹、一次爆炸的红外信号。更玄乎的是,美国情报官员表态:截获伊朗*方通讯,击落客机的是SA-15防空导弹。该型飞弹的各种技术参数都证明其完全有能力击落中低空飞机。全球各地专家也认为:本次伊朗空难,残骸分布十分分散,很可能在空中爆炸解体。主要零部件还出现了大量“穿透性的小洞”。不过,“五眼联盟“上一次神通广大地拿出“确凿证据”时,美国正在全世界追杀华为,还认定华为将“严重破坏使用国的国家安全,泄露用户机密”。另外,西方三国发起舆论战围剿伊朗前不久,美国*府曾要求派出专家加入伊朗官方调查组,但遭伊朗严词拒绝。不知道有没有恼羞成怒的意思在——反正保护波音公司、挽回美国形象、掩盖事实的目的达不成,不如编出个新歪理。何况,旧结论被推翻,新的调查必然启动,美国人便可混迹于乌克兰安全委员会中参与调查。伊朗不许美国在事故调查中弄虚作假、插手搅局——简而言之,不需美国办坏事——竟然引起美国严重不满。1月8日凌晨,伊朗与美国“各取所需”式的导弹袭击,让伊朗松了一口气。未曾想,仅仅数小时后的一次坠机,便引来西方对伊朗的新一轮围剿。西方媒体振振有词:就是伊朗干的,而且是误击。仿佛只要西方媒体统一口径,不是事实的也是事实。西媒仿佛忘了,导弹误击只是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给出的四种可能之一,但确实最能跟伊朗扯上关系,能用来施压的。至于技术故障、恐怖袭击或与异物相撞,没什么“爆点”,谁会喜欢?有趣的是,在调查还没结束,尚不清楚是不是伊朗误击民航客机时,西方已经笃定伊朗是不是故意的了。《纽约时报》搬出一段视频:天空出现一颗火球,紧接着是爆炸声和残骸坠落。各路外国记者的证词、技术公司的飞行轨迹支持和航班追踪公司的数据,似乎都在印证《纽约时报》的观点。果然是 大媒体,意外事故发生时都能准确地、及时捕捉到丰富细节。为了表示“严谨”,《纽约时报》使用了“似乎显示飞机并未完全解体”,“类似德黑兰帕兰德附近建筑”等表达。开局一视频,结论是不是编的咱也不知道。伊朗“似乎”百口莫辩。伊朗有关部门纷纷严正表态,伊朗民航组织总干事阿贝德扎德更驳斥西媒谣言“不合逻辑”。伊朗也积极邀请有关各方组建国际调查小组,“透明、精确而迅速调查此案”。鲁哈尼更亲自指示“调查结果必须定期公开”。
一般地,调查委员会由飞机失事地所在国(伊朗)的民航主管部门、飞行许可核发国(乌克兰)、飞机所有人(乌国航)和制造商(美国波音公司),发动机制造商(CFM公司)各派代表组成。伊朗的调查更加公开,遍邀罹难乘客所在国派人参与(德、英、瑞、加等),并公开邀请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独立的*府调查机构,收到请求时可协助*队或外国*府进行事故调查)。收到邀请后,NTSB特派专员赶赴德黑兰。
西媒的怀疑,虽然有与西方*府里应外合、继续施压的考量在,但也并非空穴来风。首先,发动机故障可能性较小。坠毁的乌航客机的型号是波音-,目前已有架行销全球,技术十分成熟。何况失事班机出产于年,事发前才刚检修过,不太可能在飞机引擎等关键上出致命问题,或者出了毛病而没检查出来。即便发动机确实故障,飞行员的训练科目之一便是仅靠单引擎返回机场。如果机组没有经验,飞机自带的安全系统也不是摆设,何况《飞行手册》和地面塔台引导也能提供帮助。两台发动机都出故障?概率太小了。再说,故障就故障吧,引擎顶多停机,飞机雷达信号为什么突然消失,与地面失去全部联络,再爆炸起火?几小时前刚轰炸过美*基地的伊朗,当然对美国的可能反击非常警惕。德黑兰防空部队死盯着美国*机的动向。恰好,数架美*F-35战机正在伊朗南部游弋,但始终没有进一步的攻击性举动,原路返回。紧张过头的伊朗*人会不会把航班当成了美国的轰炸机?不过,伊朗方面理由也很充足。首先,航班的起飞和航线都是固定的,而且都在*方有备案,空域管理再糊涂也不能把已知搞错。当时,德黑兰霍梅尼机场的进出港航班并不多,不至于搞混。其次,飞行方向与坠毁时方向不符,说明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且试图让飞机着陆。防空导弹威力十足,客机被击中后将当场粉碎,不会像《纽约时报》视频一样先爆炸再解体。如果真是误击,却始终未见导弹残骸,的确费解。最终,飞机上多数乘客是伊朗公民,自己人打自己人?伊朗*府有何理由以残酷手段屠杀伊朗人?因此,联合国旗下的国际民航组织也建议“正式调查完成前,不要猜测事故原因”。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伊朗表示不会将其交给美国(正如埃航空难)。不然,话语权就落到美国手里:波音必然说与飞机质量无关,美国也会一口咬定伊朗误射击落客机——伊朗无从反驳,毕竟最有力证据都没了。把黑匣子交出去,坠机的“真相”必然与西方的恶意揣测一致。伊朗客机曾经被“误射”击落过,“误射”者正是美国。年7月3日,两伊战争即将结束。10时24分,从德黑兰飞往迪拜的伊朗航空号班机被正处于伊朗领海内的美*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文森尼斯号”击落,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包括38名非伊朗人、66名儿童和1名孕妇。美国*府辩称:刚与伊朗炮艇短暂交火的美舰收到友舰“注意空中目标”的提示,误认该民航机为正在执行攻击任务的F-14“雄猫”战斗机,遂向其发射两枚地对空导弹。何况,年5月17日,另一艘巡航该处的美*派里级巡防舰“史塔克号”曾被伊拉克战机的“飞鱼”反舰导弹击中,37人死亡。前车之鉴,让*事对峙的气氛大为紧张,提高了美*误击的可能性。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在联合国讲话时称此事为“战时事故”,美舰只是采取了“适当行动”。伊朗强烈谴责美国的野蛮行径,还认为美国五角大楼默许“文森尼斯号”对民航客机发起攻击。即便美国所言属实,美舰也必须承担“严重疏忽”、“罔顾事实”的罪行。年2月22日,美国向名罹难伊朗公民支付1.亿美元,其中每名有收入者获赔30万美元,无收入者获赔15万美元。由于美国不肯承认对事件负责或负有法律责任,多出的万美元“特惠金”被认为用于赔偿客机。至此,双方和解,伊朗撤销于年在国际法院向美国提起的诉讼。美国始终没能道歉,只是说“很遗憾”,正如“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一样。 江北烟雨人十分可取,辣么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