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海平面上的滑翔健将飞鱼

海平面上的滑翔健将——飞鱼

01

百科知识

飞鱼是飞鱼科海洋鱼类的统称,以“能飞”而 ,飞鱼是个大家族,仅我国的飞鱼种类就有弓头燕鳐、尖头燕鳐等6属38种。虽然字面上统称其为飞鱼,但飞鱼不是飞翔,即便感觉上好像是在拍打翼状鳍,其实只是滑翔。飞鱼的长相很奇特,身体近于圆筒形,它虽然没有昆虫那样善于飞行的翅膀,也没有鸟类那样搏击长空的双翼,可是它们有非常发达的胸鳍,长度相当于身体的2/3,看上去有点像鸟的翅膀,并向后伸展到尾部。腹鳍也比较大,可以作为辅助滑翔用。它的尾鳍呈叉形,在蓝色的海面上扑浪前进、时隐时现的情景,很是逗人喜爱。

02

飞鱼为什么会“飞”

绝大多数的鱼都不会飞,为什么只有飞鱼能“飞”起来呢?难道是它们长着和鸟儿一样的翅膀?这还要从飞鱼特殊的身体构说起。我们都玩过纸飞机,当纸飞机被扔出去,会凭借着机翼与空气的相对作用在空中滑行。飞鱼和纸飞机一样,有两个像“机翼”一样发达的胸鳍,长度可达到身体的2/3。由于飞鱼的身体呈梭状,胸鳍展开时,就像飞机的机翼一样。同时起到辅助飞行作用的还有飞鱼的腹鳍,它的腹鳍也比较大。这些还不够,飞鱼的叉形的尾鳍也很有力,飞鱼就是靠它在水中有力地拍打,能够如箭一般冲出水面。飞鱼在水中以及空中把握方向靠的也是尾鳍。飞鱼的这些构造更接近于空中飞行的鸟,和其他鱼类大不相同。人们以前认为飞鱼像鸟那样,飞行时不停鼓动双翼,高速摄影技术显示:其实飞鱼只是在空中滑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飞。

飞鱼在出水之前,先在水面下调整角度快速游动,快接近海面时,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的两侧,这时很像一艘潜水艇,然后用强有力的尾鳍左右急剧摆动,划出一条锯齿形的曲折水痕,使其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力,促使鱼体像箭一样突然破水而出,起飞速度竟超过18米每秒。飞出水面时,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迎著海面上吹来的风以大约15米/秒的速度作滑翔飞行。当风力适当的时候,飞鱼能在离水面4~5米的空中飞行~米,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鱼。有人曾在热带大西洋测得飞鱼 的飞翔记录:飞行时间90秒,飞行高度10.97米,飞行距离.5米。虽然飞鱼有这样的优势,毕竟其是用鳃呼吸的鱼类,所以它不能像鸟儿一样长久停留在天空中,不管飞多远,总要回到海洋里。

当飞鱼返回水中时,如果需要重新起飞,它就利用全身尚未入水之时,再用尾部拍打海浪,以便增加滑翔力量,使其重新跃出水面,继续短暂的滑翔飞行。显而易见,飞鱼的“翅膀”其实并没有扇动,而只是靠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作短暂的“飞行”。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飞鱼的尾鳍剪去,再放回海里,由於它没有像鸟类那样发达的胸肌,不能扇动“翅膀”,所以断尾鳍的飞鱼再也不能腾空而起了。

03

飞鱼为什么要“飞”

关于飞鱼为什么要飞行的原因上,海洋生物学家认为,飞鱼的冲出海面“滑翔”,大多是为了逃避旗鱼、金枪鱼、剑鱼、鲨鱼等大型鱼类的追逐,或是飞鱼由於兴奋或生殖等原因也会跃出水面,以及由于人类船只靠近受惊而“飞”。

海洋鱼类的大家庭并不总是平静的,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的中小型鱼类,是鲨鱼、鲜花鳅、金枪鱼、剑鱼等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飞鱼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一种十分巧妙的逃避敌害的技能:跃水飞翔,可以暂时离开危险的海域。当然,飞鱼这种特殊的“自卫”方法并不是 可靠的。在海上飞行的飞鱼尽管逃脱了海中之敌的袭击,但也常常成为海面上守株待兔的海鸟,如“*舰鸟”的“口中食”。因此,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大多数只有遭到敌害攻击时,或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声的刺激时,才施展出这种本领来。飞鱼就是这样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钻入海中,用这种办法来逃避海里或空中的敌害。

飞鱼的一些特殊习性

飞鱼还具有趋光性,夜晚若在船甲板上挂一盏灯,成群的飞鱼就会寻光而来,自投罗网撞到甲板上。

飞鱼也具有“等级制度”,飞鱼群中通常都会一条全身深蓝的“飞鱼王”引领,传闻只要渔民在渔船捕获到“飞鱼王”,那么“飞鱼王”所带领的飞鱼群就会跟着一起冲上渔船,如果飞鱼群非常庞大渔民”见好不收“的话极有可能出现因不断涌进的飞鱼过载而倾覆船只的情况。

据说飞鱼是个“高度近视”的“危险飞行员”,有些海洋生物学者曾表示飞鱼视力很低,如果飞鱼快速冲出海面后滑翔下降时尾鳍未能及时调整方向就极有可能撞到礁石或船只而出险。

扫一扫下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jz/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