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
明太祖朱元璋,
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
设置了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神秘组织
——锦衣卫。
锦衣卫和东厂是明代 特色的两大特务机构,
但却不是明太祖的首创,
翻一翻历史典籍,
我们不难发现:
汉代的诏狱,
唐代的设置监狱的丽景门和捉拿盗贼的差役不良人,
五代的侍卫司,
宋代的皇城司,
以及相传清代的粘杆处等等,
名字虽千奇百怪,但干的活都是一个,
那就是替皇帝办事儿。
锦衣卫,
是皇帝亲提的一批贴身卫队。
职责有两种,
一为侍卫亲*,
由将*、校尉和力士组成。
它们是皇帝的殿廷卫士。
身为皇帝的贴身“保镖”,
自然身份特殊,
分别镇守在紫禁城的几个关键位置上。
皇帝奉天门(今太和门)御门听*时,
锦衣卫堂上官一员在御座右侧待命,负责传旨。
锦衣卫将*分别守在丹陛、御道、金水桥以及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
锦衣卫校尉则镇守在午门内外,负责鸣鞭及执掌仪式。
说到这,补充一下锦衣卫的官职等级,
它们分别为:
正三品:指挥使
从三品:指挥同知
正四品:指挥佥事
……
从七品:小旗
至于将*、校尉和力士都是他们的下属,
而上面提到的堂上官是指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的锦衣卫,
可见在坐镇御座待命的,不是一般人。
除了作为皇帝的贴身近侍外,
锦衣卫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仪仗队,
作为仪仗队,自然要穿的异常华美!
锦衣卫中的“锦衣”本义指的就是精美华丽的衣服。
每当陪同皇帝祭祀或者巡游的时候,
锦衣卫都要身着“公服”——飞鱼服,
腰佩兵器——绣春刀。
在队伍当中特别出众。
如果你认为他们是皇帝身边的花瓶儿,
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下面我们就说说它们的阴暗面。
锦衣卫做为皇帝亲自设立的特务机构,
直属于天子,
由皇帝直接领导。
完成各项艰巨的特殊任务。
在士大夫官员的心里,
锦衣卫就是他们的噩梦。
明朝有一项处罚大臣的制度,
叫廷杖。
大臣要是触怒了皇帝,
就会在午门外受罚,
而负责廷杖的就是锦衣卫的校尉,
受廷杖的官员会被扒掉官服,
用草绳捆绑,
趴在地上,受杖80棍。
(每5棍一换,共用16人)
想更多了解,可以点击查看斩首,并不是在午门!
如果仅是一个御用打手还不可怕,
可怕的是其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侦缉能力。
作为皇上的贴身防线,
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敌人都逼上大殿了,就为时已晚了。
所以它们要时时出动,
刺探可能威胁到皇权和朝*的行为的言论,
并捕捉和审讯嫌疑人。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让锦衣卫在发展中,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先是在洪武年间,
因为锦衣卫的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
被朱元璋下诏焚毁刑具,并废除这项职能。
之后在成化年间,
锦衣卫权力扩大,又不受限制,
为了邀功请赏而编织罪名。
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
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锦衣卫也无形地促进了明朝的灭亡进程。
锦衣卫在顺治二年消失,
改其名称为銮仪卫。锦衣卫在清朝仅存在一年。
往期经典文章:
文渊阁:故宫建筑群中的一股清流皇帝的爱犬,你肯定没见过!
斩首,并不是在午门!假如故宫要出“共享单车”,你想它什么样?太和殿的脊兽,个个很强硬一篇文章读懂清朝十二帝(干货来了!)这只“龟”身上,不许扔钱!皇四子胤禛并未“篡改遗诏”,传闻才是大阴谋!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