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里约奥运难民队游泳运动员尤斯拉·玛蒂尼(YusraMardini)和拉米·阿尼斯(RamiAnis)的故事比,电影《泰坦尼克》上演的“真爱无疆,逾越阶级和生死”的大戏显得过于天真,当然它表达的愿望是美好的。事实上,人类有关“逾越”的愿望清单又岂止“阶级”这一项,种族、性别、宗教、*见……加起来可以把地球人自己绕“懵圈”。
那么,这对男女飞鱼“主演的电影”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美人鱼”玛蒂尼的故事:
由于无法逾越的种族、信仰等等冲突,叙利亚内战连连,有时甚至会有炸弹落在游泳池里,玛蒂尼根本没有办法好好训练,这就注定了玛蒂尼出演灾难片的命运。为了逃离战火和黎巴嫩难民营“连干净的水都喝不到”的生存险境,她挤上一艘超载的破损小艇,开始上演玛蒂尼版的《泰坦尼克》,但和她作伴的可不是高穷帅的杰克小子,而是和她相依为命的姐姐。
在逃亡希腊列士波斯岛(Lesbos)的途中,小艇引擎故障,船舱开始进水。怀揣“蓝色梦想”的玛蒂尼跳进了“蓝色的爱琴海”(“忧郁的爱琴海”,英文“蓝色”和“忧郁”同款:Blue),靠一条绳索把自己和小艇拴在了一起……她明白,这不是她向往的奥运会比赛,没得金牌最多和孙洋一样哭一鼻子,这是在和死神比赛,赢了,没有奖牌;输了,就没命了。和她一起跳进海水的还有姐姐和另一个会游泳的小伙伴。“活下去!”,心存最卑微的愿望,仨人在冰冷、汹涌的海水里边游边推、拉、拖、拽小艇,足足挣扎了将近4个小时,也许连天主都被感动了,终于,小艇安全停泊,船上30条人命保住了,而玛蒂尼呢?四肢麻木,表情僵硬,肯定没有傅园慧小公举逗比。
硬广告:尤斯拉·玛蒂尼(YusraMardini)代表难民队参加女子米蝶泳和女子米自由泳比赛。在昨天结束的女子米蝶泳的预赛中排名41,无缘挺进半决赛。但她仍对后天将要参加的女子米自由泳比赛信心满满:“我真的很期待米自由泳,希望我能游出更好的成绩”。
女子米自由泳赛程表:
“男飞鱼”阿尼斯的故事和玛蒂尼区别不大,但有家不能归的创痛却各有各的滋味:
拉米从14岁开始接受正规的游泳训练,参加过两届世锦赛,是叙利亚男子米蝶泳全国纪录保持者。叙利亚内战开始后不久,父母把他送到土耳其的哥哥家避难。没想到,从此他再也没能回到叙利亚……“游泳就是我的生命,游泳池就是我永远的家。”我不知道阿尼斯是在什么语境下念叨的这句话,也许这听起来很励志,但我怎么就偏偏往法国电影《深蓝》(《LeGrandBleu》)里一段很虐心的情节联想呢:男主角指着随身携带的海豚照片、对女主角呢喃到:“这是我的家人,你见过谁有这样的家人?”
这是他 一次对“她/他人”敞开心扉,没能克制住抽泣,童年丧父的创伤性记忆,是他和这个世界疏离的开始,他最终选择了走向海,走向深埋着父亲、朋友、美人鱼的那一片“深蓝”(“深深的忧郁”,电影英译名《BigBlue》)。虽然和阿尼斯的故事比电影里男主角和现实的疏离显得有点 ,但同样荒谬的是,他们在当今现世都“无家可归”。
硬广告:拉米·阿尼斯(RamiAnis)代表难民队参加男子米蝶泳竞赛。比赛将于大后天开始。
男子米蝶泳赛程表:
随着奥运会的结束,真正用了洪荒之力才争取到参赛机会、用生命游泳的玛蒂尼和阿尼斯们也将卸妆谢幕,未来,和她/他们一样用尽洪荒之力活着的万全球难民和流离失所者的故事会不会发生改变呢?
希望玛蒂尼和阿尼斯们未来“主演的电影”(顺便推荐5部“求逾越”电影)不再是:
《祖鲁》、
《巴比塔》、
《暴雨将至》、
《一次别离》、
《消失文明的编年史》
……
而毋宁是《泰坦尼克》!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自媒社奥运金牌竞猜,赢取大奖)
——明日看点——
以下是明天里约奥运会看点:
——里约奥运金牌榜——
以下是截止北京时间8月10日12时的里约奥运金牌榜:
刘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