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制作关于反舰导弹的日历,下面是对反舰导弹的简要介绍
反舰导弹(Anti-shipMissile)是指从舰艇、岸上或飞机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常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采用自主式制导、自控飞行,当导弹进入目标区,导引头自动搜索、捕捉和攻击目标。
反舰导弹多次用于现代战争,在现代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舰导弹发展到近代,已经可以从多种型态的载具上使用,包括从各类飞行器上发射的空射型,由地面发射的陆射型,由水面舰艇使用的舰射型以及自潜艇发射的潜射型。
反舰导弹一般组成数个主要的部分:弹头段,导引段,推进段。
发射反舰飞弹攻击目标的 个步骤是标定作业。其内容包含三部份:
1、侦查(detection)——首先发现远处一个目标。
2、识别(identification)——继而辨识所发现的目标是己方(或友方)的船舰,或是敌方的船舰,或仅只是商船。
3、定位(location)——若判断目标是敌方的船舰,且值得以反舰飞弹攻击,则必须时时能测得其位置座标,不断输入射控系统与飞弹之导引系统。
完成这三个程序的标定作业,而透过射控系统所发射的反舰飞弹,才有可能命中目标。
作战应用
自反舰导弹问世以来,已参与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印巴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马岛战争、~年两伊战争、锡德拉湾事件、波斯湾事件和年海湾战争等8次海上作战或冲突事件。反舰导弹是一种效费比很高的武器。多次海战的实践表明,1~2枚单价为四五十万美元的导弹就能使单价为1~2亿美元的驱护舰丧失战斗力甚至沉没,效费比达~倍,显然是十分合算的。
年10月21日,埃及使用“蚊子”级导弹快艇发射苏制SS─N─2“冥河”式舰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这是舰舰导弹击沉敌舰的首次战例。
年6月12日在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战争中,阿根廷发射岸基飞鱼(MM-38)反舰导弹击中英国格拉摩根号导弹驱逐舰,还用机载飞鱼反舰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发展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反舰导弹是德国于二战末期研制的Hs-反舰导弹,在年末投入实战并击沉多艘盟*运输船。
在过去10年中,西方国家在反舰导弹的发展方面,主要是对现有的亚音速导弹,如美国的捕鲸叉、法国的飞鱼、德国的鸬鹚、以色列的迦伯列和英国的海鹰等,进行改进。改进重点放在软件和新型导引头的研制方面,以提高导弹在硬杀伤和软杀伤对抗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而在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研制方面,却没有什么进展。不过,如果法德的新一代反舰导弹(ANNG)研制计划得以继续实施,这一局面可能会有所改观。
与西方国家相反,俄罗斯在反舰导弹的研制方面侧重于大型的超音速导弹,如恒星设计局的Kh-31空舰导弹、彩虹设计局的3M80舰舰导弹以及Kh-15空舰导弹。许多这些导弹在10多年前就已服役。
如今,西方国家的反舰导弹研制方向有所变化。作战目标转向对付距海岸极近的舰船,在性能方面注重发展和提高目标分辨能力、敌我识别能力、作战破坏评估能力以及使用多枚导弹同时攻击目标的饱和防御和再次攻击能力等。
西方的导弹制造商对超音速和亚音速两种反舰导弹的优劣看法不一。瑞典的萨伯动力公司认为,超音速飞行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减小中段误差,命中概率受目标运动的影响也较小(这两项与导弹的飞行时间成正比),可提高远距离目标捕获概率,缩短目标的反应时间。而美国麦道公司却不赞成这种看法。他们认为,超音速飞行虽有上述优点,但同时也有不少缺点:超音速导弹的重量和成本增加了;由于超音速飞行,弹体气动热和热喷管使其有很明显的红外信号特征;转弯半径很大,再次攻击能力差;抗电子干扰性能较差等。例如,将飞行速度2马赫的超音速导弹与飞行速度0.8马赫的亚音速导弹相比,就抗电子干扰性能而言,超音速导弹的干扰和制导数据的可用处理时间比亚音速导弹要少60%。尽管这两种导弹对付普通干扰技术的性能差不多,但是,由于前者的飞行速度是后者的两倍多,因此其信号和制导数据处理速度必须也要快两倍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超音速导弹的抗干扰性能就比不上亚音速导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