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万世师表,除了本身道德高尚外,还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飞鱼说史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更是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至圣。

这是后世之人加在孔子身上的光环。

所以现在读过书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子,毕竟我们曾经被语文老师要求着要背诵的《论语》,其中就记载了很多孔圣人的语录。

相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思想家,孔子的地位是没人能超越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孔子为何能成为万世师表,是他自己本身的道德高尚,还是后世盲目的吹捧,亦或者是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细细想来,应该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我们一起来看。

孔子创办的私学

春秋之前,学在官府,教育也是被统治者所垄断的,贵族世世代代都是贵族,而平民却永远都翻不了身,想想也是,读书使人进步,连读书的权力都没有,每日里就和*土打交道。

即便是把权力给这些人,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用。

但是在春秋之后,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维系社会稳定的宗法制面临土崩瓦解,学在官府的现象自然也出现了裂痕。

在这种情况之下,私学便出现了。

当然,孔子并不是私学的首创者,但是孔子创办的私学确实规模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历经多年,在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而在这些弟子中,又分属四大类别:德行、文学、*事、言语,而这四大类别中又有“十哲”。

这也就意味着,孔子的弟子,几乎在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人存在,而他的弟子也有弟子,就这样,孔子的弟子在后来的历史中遍地开花,而孔子的思想也被广泛传播了。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

近代历史学家柳诒徵曾评价孔子说: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这样的评价是夸大了吗?

其实并没有,说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是因为孔子的儒家学说,是现在中华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

在春秋之前,有一套治国的礼制,其中的精髓被孔子吸收到了他的思想中,而在孔子之后的几千年里,他的思想依然没有消亡,直到现在,儒家倡导的孝、善、信、勤等等,我们依然在宣扬。

如果没有孔子,这些文化能够被传承,那还真是一个未知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孔子,真的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所弘扬的中华文化了。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又与其他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

用生不逢时四个字来总结孔子的遭遇则再适合不过。

孔子生在春秋乱世,但是却一直想要梦回大周,依然想要用自己绵薄的力量,把社会重新拉回旧礼之中,很显然,孔子不能如愿。

这也就导致了他在当时很受诸侯君主的欢迎,但却很少会重用他,而他则只能周游列国,直到最后眼看着战争越打越多,他也无能为力。

尤其是在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核心的秦朝,孔子的思想几乎没有可以生存的空间,但好在孔子的弟子多,在高压之下,愣是把孔子的儒家思想给传了下去。

到了汉朝时期,时局稳定了,孔子的思想再一次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来了一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戏码,把儒家思想彻底推到了制高点,而孔子的地位也得到了彻底地巩固。

而在汉朝之后,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意识到了,在和平时期,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是治国利器。

所以,无论后来的社会怎么发展,孔子的思想都一直被传承和发扬广大,也正是因为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孔子的思想才能得以生根发芽直至长到现在的参天大树。

孔子自身过硬的德行

除了上述的三点原因之外,孔子自身的道德也是他被尊为万世师表的一个原因。

汉代思想家、文学理论家王充在《论衡·本性篇》中这样写道:

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

孔子的思想虽然在当时并不受统治者的待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孔子没做过官,相反孔子当官的时间还不短,不过大多都是在鲁国。

孔子在当官时,非常的正直,对待同僚和下级也没有官架子,而对待平民更是极其客气,如路上遇到了三个或者以上的老百姓在一起说话,他必定要下车去问候一番。

即便是对孔子有所误会、对孔子出言不逊的人,孔子也不会以牙还牙,只会以德报怨。

此外,孔子还非常自律,他也喜欢喝酒,但从来不会喝多,因为他觉得喝多就会失德,这不是君子的作风。

这样的一个人,难道不应该被称为万世师表吗?

由此可见,孔子能够成为万世师表,并不是单单是他个人高尚的品德,也在于他提出的儒家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但如果不是自身德行高尚,即便是提出的思想很受欢迎,人们又怎么会千余年而不衰地推崇他呢?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资料:《史记》、《论语》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jz/14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