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诗典566期龚学明专辑

龚学明,网名:人生也好。男,江苏昆山人。年5月生。现居南京。 记者,文学编辑,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编辑)。年在《诗歌报》发表诗歌处女作,至今在《诗刊》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作、散文诗、散文、小小说、纪实文学等千余首(篇)。诗歌代表作为《镰刀》等主。作品入选多种选集。出版有诗集《河水及人》(安徽文艺出版社,)、《冰痕》(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和散文集《艺术创造人生》(人民日报出版社,)、随笔集《上海有梦》(珠海出版社,)。部分作品曾翻译成英文,介绍其诗歌创作特色的评述文章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文坛》等刊登。现为扬子晚报《诗风》诗歌周刊主编。

诗人随笔——

在“看得懂”和“看不懂”之间“穿梭”

○龚学明

大诗人艾略特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还在哈佛读本科的艾略特对法国象征派诗人如兰波、拉弗格和魏尔伦即产生深厚兴趣。波德莱尔在《七个老头》中的两行诗:“熙熙攘攘的都市,充满梦影的都市,/幽灵在大白天里拉行人衣袖!”给他极大启发,原来描写城市生活丑恶面的写实笔法可以与诗人变化万端的幻想巧妙结合。他说,“卑污的现实与变化无常的幻景可以合二为一,如实道来与异想天开可以并列。”“诗人的职业要求他把缺乏诗意的东西变成诗”。(《艾略特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年6月 版,第6页)

艾略特后来越走越远,被称为玄学派代表。批评家亚瑟*沃在评论艾略特、庞德等人的“新诗”时抱怨道,……他们迅速变换的意象像礼花般升空后散落一地,读者看不到“持续不断的思想之流”。…….艾略特的诗作往往没有通盘谋划好的思想脉络。……而艾略特在 的《玄学派诗人》里则解释,当代诗人的作品肯定是费解的,我们的文化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会对诗人的敏感性产生作用,“诗人必须变得愈来愈无所不包,愈来愈隐晦,愈来愈间接,以便迫使语言就范,必要时甚至打乱语言的正常秩序来表达意义”。

现代诗歌总被人抱怨“看不懂”,并从诗歌的社会功能角度,对诗歌的前途抱悲观态度,对诗歌的边缘化表示惋惜。我引用了艾略特的一些观点,是要说明现代诗歌为什么要写得“看不懂”和“看不懂”的意义。

我上世纪八十年初学习诗歌写作,并公开出版了诗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渐渐淡出。其后,中断写作若干年。进入本世纪后,我又拾起诗笔,但只写不发,冷观中国诗坛变化。到了年底,我试着将我的11首诗歌投给《诗刊》的公共邮箱,其时,我在晚报苏州记者站供职,与诗坛还保持足够的陌生和距离。两个多月后,收到诗刊社回音,决定用诗6首。这个过程让我记忆犹新的并不是结果,也不是在不相识编辑的情况下被采用的意外,而是《诗刊》选用了我的什么样的诗。这是我在当时及之前一直纠结的:诗歌到底应该怎么写?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歌?

目下,中国的诗歌队伍乍一看还挺热闹,







































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
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jz/1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