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第二人生
一辈子很短
要么有趣,要么老去
愿遵从内心,做自己
跨过去
春天不远了
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虎年开春,疫情重新卷席而来,多处场所封销受控,寸步难行,足不出户是王道。跨越千年追影写像,居家习画动起来。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
仕女画,作为人物画的一个分支,发展于两晋时期,辉煌于唐代。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无论中外,在早期绘画的发展史上,都以人物画为主,而且都为宗教或*治服务。从陆续发掘的古代帛画或壁画中,可以见到古代的帝王、功臣、圣贤或文人们的面貌,有浓厚的*教功能,也有古人信奉的佛、菩萨、罗汉等释道人物,甚至更早的神话传说,充满的神秘的宗教色彩,尚可见到描写现实生活百态的风俗画、表现宫廷唯美趣味的仕女画及戏曲中的人物故事画等,各种不同形式与题材的人物画,都有细致的感情描写和惟妙惟肖的形象刻画,给观赏者带来深刻的美感。
《谁解慈悲意--菩萨》
据记载,我国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是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主题思想:据考古学家说,这是一个盛装打扮的女巫。图画的主题是描绘这个女巫为死者祝福,祈愿神化的龙与凤引导死者的灵*登天升仙。与在另一楚墓发掘的《人物御龙图》并称姐妹篇,专家认为两图大致确立了中国工笔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在纸张出现之前,帛画不断发展,到西汉(公元前--公元年)时,技法基本成熟,到晋唐时人物画更是艺臻成熟。
《人物龙凤图》
《洛神赋图》就是东晋时期顾恺之的画作,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 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艺术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鹿角马面、蛇颈羊身的海龙、豹头模样的飞鱼、六龙驾驶的云车等这些综合而成的形象,各形象穿插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形成一幅神与人的爱恋故事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营造出奇异飘渺的幻觉境界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这幅画,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生命的爱与美是混合在一起的。恋爱能使生命丰富、扩展,扩大到可以去欣赏整个大自然的美。
《惊鸿瞥过游龙去--洛神》
唐朝(公元--公元年)是人物画的繁盛时期。唐代中期,*权稳定,经济富足,贵族间的享乐风气十分盛行,以至最终发展影响到美术行业。擅长描绘宫廷女性的张萱和周昉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正是这二位画家将人物画的表现转向现实生活,他们是贵族女性风俗画的先驱,对以后中国仕女画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
《素香淡影照暮春--工笔仕女》
中国画在技法上又分为:白描画法、工笔重彩画法、写意画法(简笔画法)三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南朝齐(—)时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依据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归纳整理的绘画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六法”是中国古代绘画术语,是魏晋南北朝美术史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的关键理论。“六法”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或经营置位)、传移模写(一作传模移写)。现代钱钟书重新作了标点:“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管锥编》第四卷)。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少数民族少女》
人物画进展到12次课程,看着自己的作品一点点进步,还是很开心的。沈峤老师在给我的作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少数民族少女》点评 说:“同学 次人物写意画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是很惊艳了”,“惊艳”一词,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在学习中国美术史时,也深刻地感觉到了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艺术之路很长远,但只求每天进步一点点,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