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声丨红色金融街的书香时光

治疗白癜风 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18/4476489.html

点击音频收听

YAN

SHENG

作者邱德昌:龙岩是一座建县多年历史的古城,现代城市扩建,使众多的历史遗存荡然无存,仅仅的历史古董又多被现代时尚所淹没。令人产生了龙岩无历史、龙岩无故事的错觉。一座城市的名片,是由这座城市的文化支撑起来的。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将成为没有灵*的现代工厂。所以,挖掘、还原历史,讲好龙岩历史文化故事,就成为当下龙岩作家们的重担,作为一名在龙岩成长的作家和文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将龙岩文化的名片擦亮,让龙岩城走出时尚的迷雾,露出真实的历史文化天空,更重要的是,让一座城市自信起来。

小编说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今晚,我们将一起欣赏的作品是邱德昌的《红色金融街的书香时光》。

《红色金融街的书香时光》

许多人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我是因为一座书院,爱上一条街。

图丨金融街

龙岩中山路的金融一条街,是条流光溢彩的时尚街:民国风情的建筑、地道的地方美食、时尚的文创小店、迷人的音乐阶梯、浪漫的牵手巷、故事里的三尺巷、古典的汉服时装、精美的摄影沙龙、可爱的文创IP龙龙、岩岩......时尚的灯饰下,金融街,像极了上海不夜城之一角。

我最喜欢金融街的文创茶楼隐泉书院。坐在书院竹椅上,品着香茗,倾听清曲,闲看天井的清泉与锦鲤,是何等的闲适;天井上空,悬空的怪石、香草让人置身物外,隐身于闹市之感,又若身披彩翼,自由翱翔于天际;时有书画展览在此,又可细品书画中的水墨氤氲,溯品古人的些许情愫;亦可以漫无目标,好好发呆一阵,忘记红尘中的喧嚣。古旧的隐泉书院,雅琴清韵,石飞鱼翔,兰草挺秀,这样的景致与心情,在繁华的金融街,自是一份惬意的怀旧,尽享岁月静美。

图丨隐泉书院

与隐泉书院相伴,只有三年时光。那时我在旅游局的办公室就设在隐泉书院前,我常在伏案之余,站在窗前,与隐泉书院隔巷而望。隐泉书院的招牌,也在前些年才挂上。这栋龙岩传统民居依山而筑,砖木结构,白墙黑瓦,斗拱飞檐,二进二展,前低后高,原是民国时期龙岩商会旧址,上世纪三十年代,因担任闽西工农银行和红*兵工厂负责人的毛泽民住在这里而声名鹊起,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前些年,新罗区文联将之装饰成书画展厅,并命名为隐泉书院。取隐泉之名,大概是因为楼前有新罗 泉名胜之故,但我以为“隐泉”两字恰好。新罗本为泉城,城内冷泉很多。城内井泉有罗经、灵源、龙湫、隔后、上井、中井、下井、宜化、龙津、兴文、朝阳、太和、潭边、北门、南关井等,下井泉即在隐泉书院前。与上井泉并称“双井流泉”,列为龙岩八景之一。可惜城市改造,井泉只遗下井泉和罗经泉。而下井泉之名石刻“新罗 泉”碑,隐身于一民房墙中,直到前年重建新罗 泉公园,方从墙中取出,显身于市。隐泉之寓,乃大隐隐于市之意也。隐泉书院在金融街打造后,由商会而易容为书院,又由书院而升格为文创茶楼,但书香之味在茶香浸润之中,则更令人迷恋了。

图丨隐泉书院

龙岩红色金融街之由来,源于共和国金融摇篮、 文物保护单位闽西工农银行旧址。年11月,中央苏区 家股份制银行闽西工农银行泉利布店诞生,闽西工农银行成为中国金融业的鼻祖,由此,拉开了金融业红色记忆。闽西工农银行一侧,中央苏区 家粮食调剂总局旧址就在这里,为解决当年红*和苏区百姓粮食问题作出杰出贡献。其实,在这条街道上,红色足迹处处深藏,如中央苏区闽西仅有的两家有规模的印刷企业之一的东碧斋印书局(另一家为长汀毛铭新印刷所)就在东门街头,东碧斋印刷闽西工农银行股票、红*邮票、红*和地方**机关的文告、宣传品、教材等,是中央苏区时期重要的宣传机器。东碧斋印制的面额为两枚铜板及四枚铜板的邮花,由邮*局发行,是中华赤色邮票之祖东碧斋里隆隆的机器轰鸣、散发出的阵阵油墨书香,让中山街顿时文气了起来,雅致了起来。东碧斋不远处,则是共和国邮*摇篮闽西交通总局旧址。年7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闽西特委派卢肇西沿闽粤边界至汕头,再由汕头经海路到上海,建立了与*中央联系的秘密交通线——闽西工农通讯社。年底,闽西特委成立了工农武装交通站,年3月搬至水门,并由此拉开了中央苏区红色血脉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创建之路。交通总局一侧,是原龙岩一中旧址,这里,红* 所正规红*学校从大池搬迁到这里。中山街的书香,有了一股特别的味道,是*号和书声的混搭,让一条普通的商业街雄性起来。

图丨闽西工农银行

若要把时光再往前溯源。金融街实是书院林立之中的文化街。宋开禧二年(年),龙岩县令赵汝勉将学宫从东门城外迁至现在的新罗区*府大院内,并在边上(即今闽西宾馆内)建起书院,为龙岩县 座书院,称新罗书院,至今有多年历史。到了明成化年,龙岩石埕巷人苏德常(进士苏穗的父亲)在下井建了一个书院,叫文峰书院,苏穗(明成化年进士,官至亚中大夫,后官至从三品)还写了一篇碑记立于书院亭边,惜已毁。明代,在清高山的右侧建有石埭书院。明万历年在城北 亭建了仰山书院,地址即今天的市教育局所在地。明代还在清高山中的*岩庙改建成*岩书院,地址即在老市*府大院内。清代,龙岩县书院更加繁荣,清嘉庆元年在清高山建文兴书院,至今尚存大门及台阶。嘉庆二年建松涛书院,现还保存在今天的松涛小学内。如此算来,金融街道所依之清高山,计有新罗、文峰、仰山、*岩、松涛、文兴6座书院。如此一条小街,密集读书高地,文风岂能不炽?书香岂能不浓?

图丨金融街夜景

唯留书香,步履才闲适,唯步轻盈,街市才浪漫。牵手金融街,无论是一场重逢,还是一次遇见;无论是一番艳遇,还是一回清欢,牵出的都是一种情怀,一次时光里的追忆,一回别样的人生阅卷。

作者简介

邱德昌,年生,上杭县人,现任中共龙岩市委*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福建省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著有诗集《过去的好时光》《渡口》《山水性灵》《淬火龙岩》,散文作品集《遇见新罗》,评论集《山水知音》。长篇小说《采茶灯传奇》《郭公传奇》(获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网络原创作品推荐榜第10名)、《秘密》(获国家教育部评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用书)。

征集

?如果您有适合岩声栏目朗读的文章,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文章篇幅在字以内为宜)。

?如果有适合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荐,和我们一起传播龙岩故事。

?可以发送原创文学作品或音频作品至电子邮箱lymxxww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usx.com/fyjz/9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